如今科学家们发现,肠道菌群的组成或是个体患肠癌的一个风险因素,而且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或会影响个体患肠癌的风险;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西维科萨联邦大学的科学家们评估了收集自多个研究的成果,以此来调查肠道微生物组和肠癌风险之间的关联,研究者的目的是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肠道微生物组来识别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PD1单抗和CTLA4单抗同属于免疫检查点的药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经典代表方案opdivo+ipilimumab早年已获批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且疗效明显优于单药的免疫。此次ESMO报道了该研究的5年长期生存率。结果显示:双免疫组高达52%!一半患者活过5年,震撼!
金秋九月迎来了免疫爆发月,各大药厂携自家的PD-1/PD-L1单抗粉墨登场,陆续占领媒体头条,在治疗肿瘤方面都是硕果雷雷,为肿瘤的治疗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进口以及国产免疫PD-1/PD-L1单抗绽放在9月的精彩数据。
美国癌症学家小威廉·G·凯林(William G。Kaelin Jr。),英国临床医学家彼得·J·拉特克利夫爵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国临床医学家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因为发现细胞氧气变化(oxygen availability)的感知和适应机制而获奖。
寒露之后,表示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秋天。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要特别注意保暖,秋天腹泻多发,还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心理免疫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和绝望的负性情绪状态时,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大大降低抗病免疫监控能力,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易导致细胞转化和突变。 如果再加上对疾病的极度恐惧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往往会对癌症病情的发展乃至复发转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对肿瘤患者来说,治“心”比治“癌”更重要。
2019年9月2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专注肿瘤治疗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阿诺医药 (Adlai Nortye)公布了其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AN0025(EP4 拮抗剂)1b期临床数据。AN0025是一种潜在的全球首创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口服E型前列腺受体4拮抗剂。
2019年艾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颁发给Max Dale Cooper和Jacques FAP Miller,用于表彰他们发现了2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这一巨大成就揭示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的组成原理,并促进了现代免疫学的诞生。
作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肺癌一直是各大药企研发的重点。从早先的阿法替尼、吉非替尼到现在的奥西替尼、奥美替尼以及大热的O药、K药,可以发现这几个药物虽然都获批肺癌这个适应症,但是具体获批的肺癌类型却不同。那么,作为有着"第一大癌症"之称的肺癌,到底有哪些分类,治疗药物又有哪些呢?今天,笔者来全面解析一下。 肺癌的发病率
近日,生命科学公司Geneoscopy宣布完成690万美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Cultivation Capital和NT Investments领投,Lightchain Capital LLC跟投。融资后,Bobby W. Sandage,Jr.(Cultivation Capital),Najeeb Thomas(NT Investments)和Drew Dennison(Lightchain Capital LLC)将加入公司董事会。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纳入医保会为行业发展助力,持续放量的市场也会倒逼行业加强规范。 随着投入不断增加,资金必须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在医改的下一步被认为至关重要。 9月26日,在由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卫生改革发展研讨会”上,健康经济与费用研究部研究员万泉指出,中国医疗卫生需转变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昨日,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威廉·凯林(William Kaelin)教授、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Ratcliffe)教授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Semenza)教授获得了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揭晓氧气感知信号通路上的贡献。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人体细胞感受、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机制而获奖。 人体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被激发,会提醒超过300种基因,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长,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 氧气正常时,“缺氧诱导因子”被降解,避免过度反应。
近日,《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则论文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超声成像系统。这一技术冲破了原有成像技术的桎梏,甚至还能看到肿瘤细胞基因何时最为活跃。 DOI: 10.1126/science.aax4804
2019年9月2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9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专注肿瘤治疗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阿诺医药 (Adlai Nortye)公布了其作为新辅助疗法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AN0025(EP4 拮抗剂)1b期临床数据。AN0025是一种潜在的全球首创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口服E型前列腺受体4拮抗剂。
癌症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估计,到2030年,仅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预计将导致2170万新癌症病例和1300万癌症相关死亡。遗传因素,接触辐射和危险化学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其他风险因素继续增加未来人群的关于癌症方面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