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死亡原因,2018年美国每天新增4700名癌症患者。幸运的是,免疫治疗的出现让我们在抗癌道路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却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没有反应。
2018年6月15日,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正式批准免疫疗法PD-1药物Opdivo上市。O药已于8月28日正式登陆中国,并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的浆细胞癌变造成的血液肿瘤。虽然有化疗、糖皮质激素和靶向药物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这些目前获批的疗法对于不少患者来说并没有治疗效果。
有一种东西,可以抗衰老、防皱纹、保护心血管、预防癌症...这么神奇的玩意,它的名号咱们其实都不陌生——抗氧化物!
癌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改变,在确诊、治疗到康复的整个病程,癌症更加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不同以往的情绪和感受。这些感受和情绪来的可能比患病前更加激烈和迅速,而且它们可能每分钟每秒钟都在变化。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进行2小时有氧运动,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由32%上升到88%。此外,运动还能促进食欲、改善睡眠、增强体质、改善人的情绪,是最好的镇静剂和安慰剂。
根据现代中医学的研究及临床调查成果表明,肿瘤的病因是致病因素入侵体内,长期积聚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导致某一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增生,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肿物即肿瘤。体质因素又决定着某些疾病或治病因素的易感性,所以肺癌的发病与人体体质情况密切相关。
基于Ⅱ期研究NEfERT-T和TBCRC022,NCCN指南推荐来那替尼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治疗;基于Ⅲ期研究ExteNET,FDA批准来那替尼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后的强化辅助治疗;2019ASCO大会更新的Ⅲ期研究NALA,则进一步将来那替尼重兵设防于曲妥珠、帕妥珠单抗和T-DM1治疗后的晚期患者。
我国是胃癌第一大国。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生存期短、致死率高,急需新的有效治疗方案。2019年2月25日,美国FDA批准2用于后线治疗成人转移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GEJ)腺癌。近日,该药又有大动作,在日本获批用于化疗后进展的复发性胃癌。
PD1/PDL1治疗相比化疗虽然具有低毒的优势,但是却会引起特有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命。免疫相关性肺炎是较常见的免疫性不良反应。近期有文献报道,一例患者在反复出现PD1治疗引起间质性肺炎后,使用尼达尼布后竟还能安全的用回免疫治疗,实在神奇。小编今天以此案例为开头,给大家全面介绍PD1引起免疫性肺炎的治疗。
2019年8月20日,万众瞩目的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终于公布了!本次调整常规准入部分新增148个品种,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等。医保局表示,上述药物中,特别是癌症、罕见病等用药被列入拟谈判名单,目前已经确定了 128 个拟谈判药品,后续将对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拟谈判药品按相关程序进行谈判,达成协议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具体名单及相关要求另行发布。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对于胃癌患者而言,可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策略,获得更好的康复。
病从口入,你吃进嘴里的,可能还有致癌物! 有些人觉得食物发霉了,只要切掉发霉的部分就行了,没必要全扔了。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提高,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在体检时也更重视肿瘤的相关筛查。而肿瘤标志物检测这种简便易行又对被检测者无身体损伤的方法,在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中大行其道。这也让很多人误以为,仅需血液或者体液就可以检测到肿瘤组织产生的一些特异性物质的指标,从而能明确知晓癌症的踪迹。然而,指标只是指标,它只是一组数字,一种征兆,并不代表癌症的结论。
在一项新的临床研究中,一种可诱导的肿瘤定位基因疗法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进行了测试。这种由两部分组成的方法涉及将一个编码免疫激活物的基因注射到脑瘤部位中并服用一种激活这个基因的药物,从而导致免疫激活物---白细胞介素12(IL-12)---的产生和免疫细胞渗入到肿瘤组织中。这些结果还提示着这种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是英国第十常见的癌症,很难治疗。目前的治疗是侵入性的,而且常常有令人不快的副作用。这种癌症也有很高的复发率--通常以更激进的形式复发。 研究人员想看看一种不寻常的疗法--一种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能否成功治疗这种癌症。这是第一次尝试这种疗法,研究人员对结果非常满意。研究人员用这种病毒治疗了15名1期膀胱癌患者,仅仅一周,其中14人的肿瘤就缩小了。其余的病人完全没有患病的迹象。最重要的是没有严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