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基因的突变和扩增是EGFR突变肺癌患者使用TKI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可以使用EGFRTKI联合MET抑制剂摆脱耐药困境,其中克唑替尼的疗效会受到二次突变(例如D1228N/H/V和Y1230H)的影响,II型抑制剂(如卡博替尼)激酶抑制靶点更广泛,可以克服MET二次突变导致的克唑替尼耐药。下文的2项案例中,一位患者轮换厄洛替尼→奥希替尼+沃利替尼→奥希替尼+克唑替尼达到长期缓解,另一位患者在奥希替尼+克唑替尼耐药后→奥希替尼+卡博替尼,达到临床获益。
2019年6月13日,安进/艾尔建的曲妥珠单抗类似物Kanjinti(trastuzumab-anns)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和胃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截至目前,欧盟和FDA共批准了5款曲妥珠单抗类似药上市。
目前FDA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有3种,分别为阿斯利康公司的Olaparib(奥拉帕利)、Clovis公司的Rubraca(卢卡帕利)、TESARO和默沙东公司的Zejula(尼拉帕利)。分别作为维持或者解救治疗。今天小编给大家在介绍一款PARP抑制剂,也就是目前已上市的第4款PARP抑制剂talazoparib(TALZENNA,PfizerInc.)。早在2018年10月16日,FDA批准辉瑞PARP抑制剂talazoparib用于治疗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系BRCA突变(gBRCAm),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毫克,每日口服一次。今天我们看看这款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治疗卵巢癌患者效果如何呢?
自2015年以来,针对MSI-H的结直肠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仅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占总体结直肠癌的12-15%。MSI-H/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一线化疗对患者总生存期改善相对有限。今年ASCO大会更新了CheckMate142研究,更新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低剂量伊匹木单抗一线治疗dMMR/MSI-H型mCR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望作作为此类患者新的一线治疗选择。
全球最大肿瘤会议ASCO在6月初刚结束,今年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多角度开花,包括长期生存数据、增效方案、肝转移、新联合方案、预测指标等都有不少亮眼报道,今天小编呕心汇总,给大家观赏免疫治疗究竟在肺癌走了多远。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s,CCA)是一种恶性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针对晚期胆道恶性肿瘤一线治疗方案为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但化疗治疗生存不超过1年。今天ASCO也爆了靶向药物TAS-120,瑞戈非尼,FGFR的靶向药物pemigatinib等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口PD1单抗opdivo(O药)和keytruda以及国产PD1单抗SHR-1210和卡瑞利珠单抗(Camre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胆管癌的临床试验数据,发现针对胆管癌患者进行驱动基因以及免疫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CCA的治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今年ASCO爆出的以FMI全基因组测序(CGP)探索进展期CCA基因组改变(GAs)的研究,希望对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指导。
多数病友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贫血现象,贫血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什么会出现贫血现象呢?面对贫血后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补血食物呢?耐心读完本文干货,相信对你有帮助。
2019ASCO大会已圆满落幕,大会期间觅健一直对肺癌板块的研究进展做持续的跟踪报道,从不断发布的信息中,我们看到在肺癌治疗各个领域的数据大爆发,在靶向治疗方面,针对各个靶点的研究数据惊人,尤其是在针对TKI耐药及罕见靶点的新药研究都有了重大突破,我们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EGFR、ALK、ROS1、MET、RET、诸多治疗靶点的新药,一起来看看。
夏天,又到了吃葡萄的季节。相信很多觅友应该听说过葡萄有抗氧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其实葡萄还具有抗癌的功效,这并不是谣传。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分期呢?
晚期结肠癌(mCRC)从标准化疗时代到靶向治疗时代再到如今的免疫治疗时代,整体治疗策略的应用显著延长了 mCRC 患者的生存期。 1 影响因素 患者特征:包括伴随疾病、既往治疗、年龄及体能状态 分子学特征: RAS 、BRAF 、MSI 或 HER-2
作为中国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也成为预防和治疗明确有效的肿瘤之一。 据2008年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169452名女性被查出乳腺癌,同年却有44908名女性死于乳腺癌。 歌手姚贝娜患上乳腺癌去世了,演员李婷患上乳腺癌去世了,歌手阿桑患上乳腺癌也去世了,我们在唏嘘这些红颜薄命的同时,乳腺癌也不得不引起重视。
肿瘤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激发肿瘤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处于激发态的光敏剂把能量传递给附近的氧分子生成活性氧(包括单线态氧、超氧阴离子或羟基自由基等),进一步和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反应,产生细胞毒性进而引起细胞死亡。与传统的肿瘤化疗和放疗相比,光动力治疗的突出优势是精确度高,副作用小。目前,开发同时具有光波导和光敏化性质的生物分子基材料,对于单细胞水平上的肿瘤光动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课题组和刘静课题组在胃肠间质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种用于治疗晚期肾癌的靶向抗癌药——阿昔替尼(英立达)在治疗胃肠间质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潜力。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Therapeutic Advances in Medical Oncology。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CHML promotes liver cancer metastasis by facilitating Rab14 recycle 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CHML蛋白在肝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为靶向干预肝癌转移提供了新思路。
CAR-T细胞免疫疗法,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兴手段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CAR-T细胞免疫疗法最早由Gross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至今已发展4代,由于第二代CAR-T有较多的临床数据支持,稳定性高且技术工艺较为成熟,目前大多数企业CAR-T产品是在第二代CAR-T基础技术上进行探索研究。2017年CAR-T细胞疗法进入白热化阶段,诺华制药和KitePharma分别上市了全球首个和第二个CAR-T,开创了CAR-T细胞疗法的新纪元。值得提及的是CAR-T产品从申报上市到获批仅仅只用了6个月,速度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