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疗领域,“精准医疗”的概念已经非常熟悉。对于癌症病人,自从十多年前靶向药物出现,“精准医疗”就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根据病人基因特点,而使用对应的药物和治疗方式。(免疫治疗稍有不同,本篇暂不讨论)
最近几个月,61岁的李阿姨突然变得丢三落四、前讲后忘,特别是对近期事件的记忆力直线下降。李阿姨平时身体健康,可现在连照顾自己都力不从心,就医后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吃了几个月的药,也几乎没有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少人为美观而打耳洞、做文身,但如果你是瘢痕体质,可要小心了。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王胜强说,皮肤受伤后留点疤正常,但有些特殊的瘢痕如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却是癌前期病变,甚至可能是肿瘤的表现。
2019肿瘤防治宣传周特别报道 4月15日-21日是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都市快报推出系列特别报道,提高大家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与接受度,了解癌并预防癌,今天是第二期。
美国GEN(基因工程和生物科技新闻杂志)本周一发布了2018年十大最畅销的抗肿瘤药物。 在医药行业,传统上习惯以“重磅炸弹药物”的称谓作为一个基准,来考量一个药物是否可以进入医药史上的精英药物梯队,“重磅炸弹药物”的界定标准是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Exelixis公司近日宣布,其日本合作伙伴武田制药公司已向日本卫生劳动福利部(MHLW)申请批准生产和销售靶向抗癌药Cabometyx(cabozantinib),用于不可切除性和转移性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治疗。随着此次申请提交,Exelixis建聪武田收到一笔10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该款预计2019年第二季度收到。
4月25日,礼来宣布正在推进晚期软组织肉瘤新药Lartruvo (olaratumab)的全球撤市工作。礼来做此决定主要是因为在上市后的大型III期ANNOUNCE研究中,olaratumab无论是在全部治疗人群,还是在平滑肌肉瘤亚组中,均未能显示出生存期获益。
肿瘤,依靠不同适应症迥异的发病机制,庞大的患者人群,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医药研发的新宠,市场的风口,关注的焦点。肿瘤市场年平均12.2%的增长率,远高于处方药6%的增长,成为了市场最大的推动力。
人类对于癌症的认知总是呈螺旋式上升。过去,我们简单地以为癌症按发病部位区分,长在肺部的都是肺癌,长在胃部的都是胃癌。在这种简单粗暴的认知下,只要是同一个部位的癌症,医生们往往都会采用一刀切的治疗方案。
每次一检查出结果时医生说是肝功能异常,请问什么是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有什么表现?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和肝功能的代谢异常。肝功能正常与否试判断肝脏健康的标准,这也是众多肝病患者所关心的。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会出现乏力的表现:最近突然没有力气,走不动路,下不了楼,一直想躺着,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这都是典型的癌症乏力。
前不久,咚咚肿瘤科做了个咚咚医生的线上问诊统计,结果很有意思:在所有线上问诊的问题中,关于肿瘤患者饮食的问题高居前三甲。这些问题通常是:
得了癌症,都是不幸的。相比较而言,有靶向药可以吃的患者,是“幸运”的,可以不使用化疗药,而是选择有效率更高、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药。
肿瘤免疫治疗这股风停不下来了。 在经历了PD-1/PD-L1单药和联合化疗之后,我们迎来了新的用药组合方案:PD-1/PD-L1+靶向:
如果你不是肿瘤的亲历者, 如果你不是与肿瘤缠斗了无数个日夜的肿瘤科医生—— 很庆幸,你可能没办法体会到面对疾病刻入骨髓的无奈感。这种无奈关乎生死,它是人类与癌症斗争了四千年仍未取得最终胜利所带来的阵痛。 当然,这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你同样无法体会,当某个医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时,那一刻热血上涌的激动与热泪盈眶。
PD-1抗体单独使用,在绝大多数晚期实体瘤中,有效率徘徊在20%-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