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肿瘤标志物,可能是各位咚友在抗癌战役中接触到最多的辅助诊断指标了。不同于血常规、血生化等反映身体状态的血液指标,肿瘤标志物往往带给大家一种“直接反应病情变化”的错觉。
TMB,全称是tumormutationalburden,简称TMB,翻译成中文就是:肿瘤突变负荷。TMB是最近三四年来,伴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兴起而火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前期研究显示,该指标可以预测PD-1疗效,而且是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单个指标里,属于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功能最强大的第一梯队。
鱼腥草是一种神奇的食物,人们对它爱恨分明。云贵川,它广受好评,凉菜、火锅、炒菜都离不开它,除去这片区域,大多地区的人接受不了它的口感和味道,听到它的名字就逃之夭夭。近几年,对鱼腥草的争议除了口味,更多的讨论是它“有用”还是“有害”?
电影《王牌特工2》中,特工的先进武器纳米追踪器,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融进人的血管,进行追踪定位。如今,类似高科技手段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得以应用。近日,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何侠主任团队将“磁粒子”植入肝癌患者的肿瘤内,通过先进放疗加速器上的“磁导航系统”,对肿瘤进行定位导航,实现对肿瘤的“稳、准、狠”打击。这项技术首次在国内运用,特别适用于“不老实”、会移动的肿瘤。
近日,2019年肿瘤免疫治疗规范化护理培训在广州启动。会上,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指出,根据国家肿瘤登记的数据看到,全国发病率前5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女性发病的第一位。
自2017年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以来,成为了许多肺癌晚期EGFR阳性患者的“救命稻草”,因为它成功解决了第一代靶向耐药的难题,作为EGFR阳性患者的二线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奥希替尼当然不会止步于此,伴随FLAURA临床研究的报道,奥希替尼的国际使用已进阶到一线临床。
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三位,且有增加的趋势。目前人群发病率已达40/10万,每1万人就有4人发生结直肠癌,所以说大肠癌是离我们距离最近的恶性肿瘤之一。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安徽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美国成年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多摄入全谷类食物或能有效降低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Weng Hua Khoo、Tri Phan及Peter Croucher 说起癌症,首先想到的是其不受控制地无限增殖、快速生长。但实际上,处于休眠或无活动状态的癌细胞才是最大的威胁。休眠的癌细胞被“唤醒”,是治疗后癌症复发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转移灶)。据估计,90%的癌症死亡是由转移引起的。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Jonsson综合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一项临床前研究表明,在CAR T细胞治疗期间加热实体肿瘤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研究人员发现,将光热消融的加热技术与CAR T细胞灌注结合在一起,可以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长达20天。在接受联合治疗的小鼠中,33%的小鼠在20天后仍然没有肿瘤。
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工作物质,它几乎参与细胞的每一个过程。不同类型的分子,如糖,可以添加到蛋白质上改变其作用或位置,但这一过程也可能在癌症中发挥作用。
4月28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博鳌银丰康养国际医院涉嫌非法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的调查结果,明确该院存在违法进行九价宫颈癌疫苗接种行为。
近期的2019AACR大会更新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这是继2018ASCO大会后,再次报道该研究的更新结果,证实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安全性良好,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50%和93.3%,疗效颇具前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正在成为治疗晚期肿瘤的生力军,虽然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应,但它们还可引起涉及肺、皮肤、肝脏、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间质性肺疾病(ILD)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引起肺毒性的不良事件,可导致严重的肺损伤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关注。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案例,总结这方面的研究,供大家参考。
肺癌是我国最为高发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目前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目前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近年来,尽管肺癌在治疗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但对于晚期患者,特别是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而言,传统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患者亟需创新治疗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美国《预防》杂志总结了免疫力最差的九种人,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医院专家们的具体解析,看看你是否在其中?又应怎样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