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生百谷”,谷雨节气在春夏之交,其前后气温回升快,雨量开始增加,早晚温差仍然大,谷雨注意养生,打好健康基础,才能迎来一个健康的夏季。
癌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改变,在确诊、治疗到康复的整个病程,癌症更加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不同以往的情绪和感受。这些感受和情绪来的可能比患病前更加激烈和迅速,而且它们可能每分钟每秒钟都在变化。
与其他癌症相比,肺癌像一个“潜伏的杀手”,大部分患者被诊断患有肺癌时,往往已到了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在这一阶段才接受治疗,只有不到5%的患者能够活过5年。
饮食禁忌一直是觅友们的心头大患,能吃的不敢吃,想吃的不能吃,心里那是又矛盾又苦恼。这也是我们做这个专栏的初衷,真心地希望每位觅友能从专栏里有所收获。今天,互助君为大家准备了以下10种食物哦!
昨天起至本月21日,为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记者获悉,即日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我国首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进入“普法期”,该原则涉及42种新型抗癌药,将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用药,坚决打击抗癌药滥用。
「医悦汇」:凯美纳已经上市7年,中国创新药物进入迅猛发展的时代,您如何看待近些年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历程? 石远凯教授:近些年来,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进入了快车道,肿瘤药物领域是创新药物研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贝达药业研发的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自2011上市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它的上市标志着中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从仿制转向了自主创新。
大多数CAR-T细胞疗法需要靶向癌细胞特异性抗原。现在,有一种新的方法靶向肿瘤周围的环境,这种方法源自由羊驼、骆驼和美洲驼自然产生的“纳米抗体”。在小鼠模型中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成功地抑制了黑色素瘤和结肠癌,此为目前无法用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实体瘤。
近日,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等科研人员在Nature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Platelet GPIbα is a mediator and potential interventional target for NASH and subsequent liver cancer”的文章,发现血小板GPIb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癌发生的一种介质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4月20日消息,Enspectra Health Inc.公司近日完成了750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源资本(Tsingyuan Ventures)领投。此次融资将用于产品开发、临床数据试验、后续获得FDA批准及扩大公司团队规模。
研究人员报告说,一种实验性药物可以显着迅速地缩小致命的皮肤癌肿瘤。 27名患有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中有17名患有新药,称为PLX4032,肿瘤缩小。在两名患者中,肿瘤完全消失。 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的医学博士Paul Chapman说,结果是“史无前例的” 。 在一位接受过成像扫描前后的患者中,肿瘤“完全愈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他告诉WebMD。
据CNN报道,4月1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即使是少量食用红肉或加工肉类,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结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癌症,预计2019年约有5.1万人死于结直肠癌,在英国结直肠癌同样排名癌症第三位。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15年将加工肉类,如培根、火腿等归类为“对人类致癌物”,而红肉可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包括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肉类。
还能不能愉快地吃糖了?刚吃了个糖果的我,毫不犹豫开始辟谣起来!糖类是人体供应能量的重要物质,而且各种癌症确实需要大量的能量。但是,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个比较权威的研究表明吃糖会诱发癌症。不过我们都知道,大量摄入糖类会导致肥胖。而根据权威调查表明,肥胖可能诱发癌症,脂肪细胞可能会间接促进癌细胞生长。另外,有大量研究证实,一小部分的癌症发生归因于遗传因素,绝大多数的癌症是由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而与癌症高度相关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和超重、职业、慢性感染、吸烟、饮酒等。 也就是说,肥胖、超重、烟酒等因素才是真正诱发癌症的因素。
近日,恒瑞医药启动了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的Ⅲ期临床试验,拟在国内招募590人,评价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对比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目前拓展的第3项适应症,吡咯替尼未来也有望成为国内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基石用药。
乳腺癌细胞就像前门有三把锁的房子。钥匙,或受体,允许药物打开门,杀死细胞。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这些关键因素是不存在的,因此到目前为止,可供选择的乳腺癌药物很少。一种叫做p53的蛋白质能抑制并杀死人体内的癌症。然而,缺陷突变的p53却有助于癌细胞生长和繁殖。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并不是通过获得永久性的适应性对一线或新辅助化疗产生耐药性,而是通过短暂地开启保护细胞的分子通路获得耐药性。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该研究还发现了TNBC的一个弱点,可能为耐药TNBC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在这些被激活的途径中,有一个代谢过程,被称为氧化磷酸化,可以被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开发的小分子药物靶向。
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除了化疗和靶向治疗外,免疫治疗自获批以来,在肺癌发展得尤为火热,不仅逐渐由后线转至一线,连靶向药盲区的小细胞肺癌也有了免疫抑制剂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如同靶向药会耐药一样,免疫抑制剂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耐药问题。2016年7月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PD-1耐药的研究成果:42名PD-1有效的恶黑患者,经过长期随访,有15名发生了耐药,耐药比例在35%。那么,免疫抑制剂耐药后怎么办呢?本文介绍的这两个研究可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