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这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了,因此也已经成为了大家目前比较关注的一种疾病。专家指出,早期胃癌患者如果积极进行治疗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若是发现的太迟就会对健康和生命造成很大危险,因此在平时千万不能错过胃癌发作引起的一些信号。
最近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Genome Medicine 上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建立肝癌小鼠模型的新方法,即利用CRISPR/Cas9系统快速将癌症相关基因敲入小鼠的DNA中。
ALK阳性被称作肺癌患者中的“钻石突变”,因为有众多的靶向药可供使用,并且有着不错的疗效。但针对最容易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方面,克唑替尼和色瑞替尼不尽如人意,新一代ALK抑制剂布加替尼、阿来替尼和劳拉替尼表现出了很好的颅内疗效,本文介绍的这个患者,在确诊后8年里经历了6次疾病进展,令人惊讶的是,在尝试多种治疗方案后,5线接受了布加替尼再挑战治疗,依然达到了不错的疗效。
宫颈癌是英国35岁以下女性中第三常见的癌症,仅次于乳腺癌和皮肤癌。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当患者感染了16型或1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时,才会发生癌症。这种病毒主要在发生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的人之间传播。
微小癌也是癌,也是恶性肿瘤,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来说必须一刀切吗?这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来说却是不一样的,因为甲状腺癌是“好癌”,它的死亡率很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7%,而且肿瘤越小复发风险和死亡风险都更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甲状腺癌微小癌视而不见,是手术还是随访要分情况。
作为一种利用身体的免疫系统抵抗癌症的策略,免疫疗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与许多其他的癌症治疗一样,免疫疗法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是癌症复发。在许多情况下,肿瘤复发了,但是医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索拉非尼是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然而治疗过程中会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难题——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本篇文章详细讨论索拉非尼耐药的潜在机制和后续的治疗方案。
O药一线治疗胶质母细胞瘤3期临床失败销量不及K药成定局?
最近又出现新闻报道,一家两兄弟,一个26岁,一个24岁,都确诊肝癌,26岁的哥哥已经到了肝癌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痛风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痛风。痛风通常在夜晚发作,发作时直接让人疼到怀疑人生。
为了帮助咚友们更好地理解化验单和检查报告上的“天书”,更早地发现真正重要的异常情况,更心安理得地无视化验单上数字的“起起落落”、箭头的“上上下下”,咚咚将为大家讲解“化验单背后的故事”。
虽然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发展火热,但一直以来,小细胞肺癌是发展盲区,目前,除了传统化疗外,没有可供选择的靶向药,免疫治疗也非常有限。近期JTO杂志报道了一个PDL1单抗德瓦鲁单抗联合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试验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免疫抑制剂与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曙光。
今天为大家展示的这个案例非常有意思,患者在没有EGFR突变的情况下,发现了EGFR的基因扩增,在二线化疗方案进展的情况下,尝试使用了EGFR-TKI药物,获得了快速有效的临床结果。启示意义很大。特翻译整理供大家思考。
PD1在临床使用时间3年余,许多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仍处于探索阶段。这类免疫治疗与其他药物相比还会出现特殊的免疫介导性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临床应引起重视。今天,结合PD1单抗K药(pembrolizumab)的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及FDA药物说明书,小编给大家展示十大K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真实报道,以及其出现特征和临床处理,警示大家在用PD1时注意防治不良反应发生,并提供临床处理方案参考。
癌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改变,在确诊、治疗到康复的整个病程,癌症更加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不同以往的情绪和感受。这些感受和情绪来的可能比患病前更加激烈和迅速,而且它们可能每分钟每秒钟都在变化。
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一般对“嘴”都管得很严,遵从医嘱,不会乱吃。可到了康复期和恢复期,有些人就忘乎所以,图一时口腹之欲,结果就造成了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