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目前针对癌症有许多治疗手段,但这些手段往往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免疫力,带来了并发症,导致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不过近年来我们国内的一家企业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自主开发了一种治疗设备,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 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最近网上很火。文章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一时间,“滴血测癌”这一提法热度飙升。这事靠谱吗?求证栏目记者得到了罗永章团队的回复:测的不是癌,测的是患癌风险。
记者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旗下的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近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设备“合肥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三大部件顺利实现了国产一体化全覆盖,将加速癌症精准治疗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我们可能会从牙周疾病联想到口腔疾病或口腔癌,但是近期越来越多的人对牙周疾病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口腔相关的范围了。牙周疾病可能会增加患者总体癌症发病率,这是事实吗?
癌症是目前死亡率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那么如何预防癌症呢?下面就带着大家去了解一下早期癌症的症状以及有效的预防方法。
“每个人都应意识到癌症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并予以重视,尽量别让癌症纠缠上自己。”302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主任段学章表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鼻子痒你以为是小问题?错,它有可能是癌症的先兆。因为很多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伴有皮肤病变,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为了避免出现癌症征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了更好的预防癌症,在生活中最好少吃些易致癌的食物,而多吃抗癌食物。
人们常说“有钱难买老来瘦”,肥胖的老年人容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大多数人都以为老年人瘦一些会更健康长寿。事实上,如果不是刻意节食及减肥,身体突然变瘦,有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信号。
慢性疲劳和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比如,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睡眠不足、心理状态不好等都会使人容易疲劳。那我们就要从这几方面入手调理。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最新台湾十大癌症新发排行榜,首破10万人,癌症时钟再快转。台当局“卫福部国健署”今公布最新癌症登记报告,2014年癌症新发人数为10万3147人,每10万人就有303人罹癌,平均每5分钟6秒就有1人发现癌症,癌症时钟比前一年快了12秒。
2017年4月10日,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Piotr Sicinski教授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统计科学中心李程研究组合作,在Cancer 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 “Cell-Cycle-Targeting MicroRNAs as Therapeutic Tools against Refractory Cancers”的论文。
据WHO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1400万人被诊断出癌症,大约820万人因病发癌症死亡。尽管数字如此之高,但是在肿瘤学专家们眼里:肿瘤死亡的原因1/3是吓死,1/3是治死,1/3是病死;且如果营养素摄入量达标,运动量适宜,1/3 的肿瘤发病可以得到有效预防控制。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健康体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用人单位一般都会以企业福利的形式组织员工定期体检。但也有一种“体检无用论”的观点传出。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单位常规体检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因为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身边的某个人刚刚参加完体检,而且大部分指标都“正常”,可没多久就听说他突然患上了某种癌症,让人唏嘘不已。既然体检查不出癌症,那体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不是还需要进行防癌体检?对此,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邀请肿瘤方面的权威专家进行了解读。
如果单靠一种抽血就能够查出肿瘤,只能说是目前人类一种美好的愿望,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百地诊断肿瘤,癌症确诊还是需要依靠常规体检、病理检验和重点肿瘤筛查等。作为普通市民,要做的是坚持定期体检,这依然是早期发现肿瘤的办法。
一项新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确证癌症病例429万,每一天确诊1.2万例新癌症病例。2015年约有281万中国人死于癌症,平均每一天,超过7500人因癌症而死亡。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如今,癌症对每个人都不遥远。导致癌症病变的原因很复杂,从膳食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缺乏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原因。这些常见营养素的缺乏都会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不断上升,导致许多人“谈癌色变”。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日报道,英国顶级营养师简·克拉克透露,健康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