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患者的生存时间非常有限(中位生存时间少于 2 年)。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作为该领域目前最具有研究和应用前景的 PD-1/PD-L1 抑制剂,在治疗前列腺癌上却遇到了挑战,尚难获成功。因此,如何把前列腺癌这类对免疫治疗无强烈反应 的“冷”肿瘤变“热”,从而改善以 PD-1/PD-L1 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或是通过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采用联合用药而实现增强免疫治疗将是未来晚期前 列腺癌治疗的方向之一。
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为I型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在正常情况下,PD-1通过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抑制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自身免疫应答。 PD-1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主要在外周组织中的成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上和肿瘤微环境(TME)中表达。研究发现,PD-1的两个配体,PD-L1和PD-L2由肿瘤细胞表达,从而导致免疫耐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滞剂抗PD-1、抗PD-L1抗体已用于治疗多种人类肿瘤,如黑色素瘤、肾细胞癌、NSCLC、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表明,尽管已广泛使用PD-L1作为有利的生物标志物,病人对抗PD-1/PD-L1药物的反应率仍然只达到20%-40%左右。目前,免疫检查点治疗(ICT)针对PD-1/PD-L1的基本机制还未完全了解。近期研究表明,PD-1在缺乏适应性免疫的癌症中起重要作用。但是,PD-1在肿瘤细胞
2020年11月8日,“谈到宫颈癌这个话题,未免有些沉重,近年来宫颈癌发病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也不要谈癌色变,因为宫颈癌这个疾病是可以通过综合手段有效预防的,接种HPV疫苗和定期宫颈癌筛查就是预防宫颈癌的最佳措施。如果能在HPV感染高峰期前及早接种疫苗,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HPV感染及宫颈癌发生的风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程晓东教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说道。
11月5日,清华大学陈晓媛研究员团队和吴一龙教授合作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杂志(IF=64.797)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rends in oncology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的文章,对中国肿瘤药物研发创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中国的制药产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激动人心。如今,中国药企的研发重点已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肿瘤领域一直处于这一转变的前沿。从2018年至2020年8月,中国批准的44款肿瘤新药中,有12款由中国本土开发。虽然大多数是已有类似上市产品的me-too药,但first-in-class的候选药物也正在涌现。
胰腺癌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胰腺癌患者在诊断后五年的存活率只有大约10%。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Marsha Moses博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表明,使用高度选择性,有效,工程化的抗体-药物组合,可以使得小鼠模型中的胰腺肿瘤明显且持久地缓解。
近年来,癌症疗法研究领域的进展已经能够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专家推测,到2022年美国将会有1800万癌症幸存者,但其中一部分幸存者却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长期健康问题。癌症治疗所带来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就是继发性血液癌症治疗相关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生,这些血液癌症侵袭性很强且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从历史上来讲,临床医生认为,诸如化疗和放疗等癌症疗法往往会诱发血液中突变的积累,从而诱发疗法相关癌症的发生。
2020年11月6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之际,辉瑞举办了“关键十年,辉瑞肿瘤为患者生命聚力加码“的专题活动,与乳腺癌、肺癌、和血液肿瘤领域的专家们,共聚一堂,结合中国肿瘤患者诊疗现状,从相关领域诊疗进展推动、患者关爱和辅助信息平台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从而综合改善中国肿瘤患者整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共同呼吁社会对肿瘤患者投以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目标。
KRAS是一种GTP酶,可催化三磷酸鸟苷(GTP)水解为二磷酸鸟苷(GDP)。当与GTP结合时,KRAS处于激活状态,相反,与GDP结合时处于失活状态。通过在激活和失活状态间切换,KRAS控制着多种不同的细胞功能。
近日,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Elpis Biopharmaceuticals(下称Elpis公司)宣布完成了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此次融资将用来推进公司实体瘤和血液病治疗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此次融资也使得Elpis公司的累积融资达到了4000万美元。
作为一条经典的肿瘤信号传导通路:RAS-RAF-MEK-ERK通路与多个癌种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人类恶性肿瘤中常见的致癌途径,与大约三分之一的实体瘤和一半多发性骨髓瘤相关。VS-6766(CH5126766)是一种RAF/MEK抑制剂,可通过形成稳定的RAF-MEK复合物来防止其被RAF磷酸化。《柳叶刀-肿瘤学》最近发表了VS-6766不限癌种治疗的I期试验结果,在携带RAS-RAF-MEK-ERK通路突变的肿瘤患者中,初步验证了其间歇给药方案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
根据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可能被用于治疗COVID-19。 南澳大利亚大学癌症研究人员Nirmal Robinson博士与那不勒斯的一个团队合作,已在动物模型中发现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Propranolol有助于抑制肺癌的扩散,后者炎症特征与COVID-19非常相似。
作为全球最早上市的PD-1药物,O药(Opdivo,Nivolumab)经历过免疫诞生时的辉煌,肺癌上由于临床设计带来的挫败,沉寂两年多后,2020年O药携多重治疗突破接连冲击,带来了免疫时代的新气象。
11月2日,赛诺菲宣布与致力于开发创新现货型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的荷兰生物技术公司Kiadis Pharma达成最终收购协议,以3.58亿美元收购Kiadis。此次收购将使赛诺菲完全掌控一个现货型NK细胞平台。Kiadis开发的自然杀伤细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传染性疾病。 近几年,T细胞免疫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类疗法也有局限性,如制备时间长、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等。Kiadis的首席执行官Arthur Lahr一直在领导一项可以通过使用NK细胞来克服癌症免疫疗法缺陷的技术的开发。
11月5日,诺华在中国提交的奥法妥木单抗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CDE受理。 奥法妥木单抗是一种CD20单抗,最初于2009年10月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过高剂量静脉输注给药,商品名为Arzerra。 由于已知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MS7)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诺华启动了一项全新的开发项目,研究奥法妥木单抗对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MS)的治疗效果。
PD1在临床上的用法灵活多变,单药疗效不够时,可以联合化疗、靶向、CTLA4、放疗等来增效,近日更是惊现PD1联合疫苗的搭配方式!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了首个开放性针对晚期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或膀胱癌患者的个性化新抗原疫苗联合PD-1阻断疗法Ib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这些数据支持该方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可行性、安
11月4日,根据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批件发布通知显示,安斯泰来(Astellas)恩扎卢胺(enzalutamide,Xtandi)在中国获新的批准文号。去年12月20日,该药拟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成年男性患者的上市申请(JXHS1900163)获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理由是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创新药。此次新批准文号,意味着nmCRPC这一适应症正式在中国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