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分子靶向药物却没有这一要求,药品推荐剂量通常为一个定值,无需根据患者高、矮、胖、瘦调整给药剂量。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 CIT ) 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产生抑制机制,尤其是对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的一种最常见的肿瘤治疗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大脑中的神经元如何与侵袭性胶质母细胞瘤建立连接从而触发肿瘤生长。这种新的肿瘤激活机制为临床试验提供了起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9月1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lutamatergic synaptic input to glioma cells drives brain tumour progression”。
日前,美国希望之城(City of Hope)宣布,启动其开发的靶向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这是美国首批全国性招募前列腺癌患者的CAR-T临床试验之一。该项试验招募33名PSCA表达呈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通过监测不同剂量疗法的疾病反应,确认该疗法的最佳剂量与安全性。此外,还将研究CAR-T细胞的增殖率,存活率以及持久性等情况。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和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B细胞可能在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免疫治疗主要集中在T细胞,但结果表明,B细胞也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研究途径。 免疫疗法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对抗疾病的一种癌症治疗形式。它有多种形式,包括癌症疫苗、靶向抗体或肿瘤感染病毒。目前只有一些癌症患者从这种治疗中获益。
近日,国际顶级杂志《Nature》连发三篇论文撕下癌细胞的伪装。癌细胞真的是太过于“狡猾”竟然将大脑中的信息暗度陈仓促进自己生长! 《自然》官网截图 癌细胞劫持神经元形成突触 脑癌中有一种叫做高级神经胶质瘤,罹患高级神经胶质瘤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它最致命的方面就在于能够扩散污染正常的脑组织,使得肿瘤与脑组织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胶质瘤难以治愈的原因。在此之前许多研究都观察到大脑肿瘤的生长与神经元活性异常有关。但是大脑肿瘤具体的生长机制还不清楚,何治疗更是无从谈起。
大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和调味品之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大蒜还是养生小能手。
大学毕业生孟晓菲的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女儿怎么会在花样年纪碰上了淋巴瘤。还没进入职场,先住进了病房。
仔细想一想,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喻成地球,癌症其实与在地球上生存的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在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单独使用多西他赛相比,可提高无进展生存。
乳腺癌一周资讯第28期,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他莫昔芬还不够,加用卵巢抑制预后更好!内分泌治疗加CDK4/6抑制剂强强联手,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欲知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如何,不如问问血浆二乙酰精胺吧!
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最后一天,与会专家学者依然热情不减,精彩的学术报告仍在继续。在21号上午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内分泌治疗专场,北京协和医院陈蓉教授做了一场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癌症患者的康复生活状况及需求缺口,帮助患者科学抗癌,提高生活质量,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指导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与觅健联合发布《2019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同时,觅健主办的 “首届中国癌症患者关爱大会”也同期举行。
9月20日上午,2019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学术年会胰腺癌专场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2A会议室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胰路艰辛,曙光初现”。在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大放异彩的奥拉帕利用于胰腺癌的POLO研究,再次闪耀全场,成为最受关注的临床研究。多个讲题均涉及POLO研究,会议还专门为其设立了一个专家讨论环节,足见学界对POLO研究的重视。回望整场会议,POLO研究的结果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基因检测联合靶向治疗的模式被寄予厚望,堪称突破胰腺癌诊疗瓶颈的“曙光”。
“活血化瘀”——觅友们对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吧?很多中医中药和保健品都声称自己有这个功效。但我们都想不到它跟癌症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小觅蜂就为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肺癌患者到底要不要——“活血化瘀”。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体虚、乏力等症状。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在日常生活和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少患者容易陷入一些营养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