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卡瑞利珠单抗二线单药治疗晚期肝癌Ⅱ期研究数据突出,客观缓解率(ORR)为 13.8%,6 个月总生存(OS)率为 74.7%。[1] 2、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Ⅰ期临床试验中,阿帕替尼 250 mg/天联合卡瑞利珠单抗 200 mg q2W 的治疗方案组,治疗晚期肝癌 ORR 达 50%。联合治疗将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2] 3、未来,源自恒瑞,更多中国患者数据,卡瑞利珠单抗将在肝癌中进行更多的治疗模式的探索。
大中午的,来自四川的小学妹含着热泪找到了我:“以后都不能吃折耳根(即鱼腥草)了!会得肝癌!” 这个消息,来源于上海交大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用直接证据证明,马兜铃酸可以导致肝癌。而据微博上的消息说,鱼腥草,正是含有马兜铃酸的物质之一。 马兜铃酸和癌症的关系,讨论已久
A.0岁,B.5岁,C.25岁,D.85岁…… 答案是:全选。 年龄越大,得肿瘤的风险越高,然而,没有一个年龄段是安全区。 浙江省肿瘤医院综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方美玉提醒:少年儿童也会得恶性肿瘤,还常常因发现不及时而延误治疗。但在及时的医学干预下,青少年肿瘤的疗效也明显高于成人。 / 年轻,不是肿瘤的绝缘体/
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肿瘤学为中心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核输出抑制剂Xpovio(selinexor)治疗多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IIb期临床研究STORM的结果已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免疫系统监视我们的身体,寻找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如细菌和病毒。虽然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经历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但它们善于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T细胞免疫疗法使用人体自身的T细胞,但对其进行重新编程,使其针对癌细胞。目前认为三个不同的信号通路对调节T细胞功能至关重要:细胞因子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促进产生中央记忆型T细胞(memory-like T cell,Tcm),能够杀死多余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将T细胞分化成T调节细胞亚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调节脂质代谢,为T细胞提供能量。然而,这些途径决定T细胞功能的机制尚不清楚。
近日,Karyopharm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创新疗法Xpovio(selinexor)2b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的结果,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这些患者均接受过五种目前最常用的骨髓瘤治疗方法,并对多种疗法产生抗性。相关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疾病,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过度生成。异常浆细胞在骨髓中聚集,可在体内多处骨组织形成肿瘤。这些细胞不仅无法行使正常功能,产生的抗体还会导致骨髓无法生成健康的血细胞。除此之外,患者还
2019年08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公布了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GSK2857916)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关键性临床研究DREAMM-2(NCT03525678)的积极顶线数据。该数据将作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提交监管申请的基础。
多篇文章聚焦肿瘤抑制基因研究新成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利用在西兰花中发现的这种成分靶向这个称为WWP1的基因抑制易患癌症的实验室动物中的肿瘤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Science期刊上。 作为一个众所周知的强效的肿瘤抑制基因,PTEN是人类癌症中最常发生突变、缺失、下调或沉默的肿瘤抑制基因之一。某些遗传性PTEN突变可导致以癌症易感性和发育缺陷为特征的综合征。不过鉴于这个基因的完全丧失会触发一种不可逆转的强效的安全机制来阻止癌细胞增殖,这个基因的两个拷贝(人类的每个基因有两个拷贝,一个拷贝来自父本,另一个拷贝来自母本)很少同时受到影响。相反,肿瘤细胞表现出较低水平的PTEN,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将癌症环境中的PTEN活性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否能够激活这个基因的肿瘤抑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癌症疗法耐受研究上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Science Immunology 【1】Science子刊突破!中国科学家开发抗体纳米颗粒破解肿瘤免疫耐受难题! doi:10.1126/sciimmunol.aau6584 利用抗体对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疗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正在引起临床癌症管理的革命。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接受治疗的患者对目前的ICB治疗有反应,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的免疫耐受。因此,开发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对抗这种免疫耐受和放大ICB治疗疗效已成为当务之急。
上皮肿瘤(如肺癌和胰腺癌的肿瘤)利用ανβ3分子获得了针对标准抗癌疗法的耐药性,从而成为高转移性得癌症。在一篇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防止癌症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可以诱导免疫系统寻找并杀死表达ανβ3的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实现了这个过程。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灾难的代名词。这个1986年发生的核灾难导致成千上万的癌症,使得这个人口稠密区域变成一个幽灵城市,并设立了2600 km?大小隔离区。
上皮肿瘤(如肺癌和胰腺癌的肿瘤)利用ανβ3分子获得了针对标准抗癌疗法的耐药性,从而成为高转移性得癌症。在一篇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上的最新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防止癌症产生耐药性,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可以诱导免疫系统寻找并杀死表达ανβ3的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实现了这个过程。
8月20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外正式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正式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常规准入部分的药品名单。此次医保目录调整,在调出药品方面,共调出150个品种。除了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外,总共调出了79个品种。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的药品目录经专家论证全部调出。在常规准入部分,共新增了148个品种,其中西药47个,中成药101个。同时,此次医保目录共确定了128个药品纳入拟谈判准入范围,包括109个西药和19个中成药。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独家产品,而前三批谈判成功药数量总和仅为56个。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在化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大部分化疗不良反应并不可怕,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一方面会降低大家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生活质量及抗肿瘤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会由于延误时机导致重大后果。
目前,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其治疗目的在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肺癌是国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5%。NSCLC的形成与多种致癌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扩增等。对于有上述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可供选择的靶向药物很多;PD-L1高表达(≥50%)也可以选择抗PD-1/PD-L1药物。然而部分NSCLC患者没有上述驱动基因突变,这些靶向药物治疗无效,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于免疫治疗。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PD-L1低表达(<50%)的晚期肺癌患者,他们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