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可用于消除恶性结肠癌细胞。该研究由TAU萨克勒医学院微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系的Ariel Munitz教授领导,由Munitz TAU实验室的TAU博士生Hadar Reichman与特拉维夫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同事合作进行。它于1月21日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上发表。
德国制药巨头拜耳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ASCO GI)癌症研讨会上公布了靶向抗癌药Stivarga(regorafenib,瑞戈非尼)二线治疗转移性胆道癌(BTC)II期临床研究REACHIN(NCT02162914)的最新数据。
2019年1月23日,动脉网从澎湃社获悉,DNA测试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们已经获得FDA批准,为消费者提供遗传学结直肠癌检测。 23andMe对此表示,这项检测包含有两个相关的突变,分别与多发性息肉和一种能够增加结直肠癌风险的罕见病。目前FDA尚未对此立即做出回复。
乳腺癌最致命的方面是癌细胞转移,即癌细胞在全身扩散。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和巴塞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抑制癌细胞转移形成的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月10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irculating Tumor Cell Clustering Shapes DNA Methylation to Enable Metastasis Seeding”。论文通信作者为巴塞尔大学生物医学系的Nicola Aceto教授。
最近,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者们通过设计一种纳米粒子,能够穿透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并促进其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他们进一步发现这一手段能够有效治疗人类黑色素瘤组织。
肺癌是一个恶性肿瘤,大家都比较熟知,当然它真正的组织脏器来源,可能更多是来自于肺泡上皮。如果肺里边还有其他的一些肉瘤,或者是其他的淋巴瘤,也是非常有可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现在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所有的恶性肿瘤当中,从现有的统计数据上来看,肺癌应该是头号杀手,原因是肺癌现在是全球所有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肿瘤。
“炎症”两个字,听起来就没有“癌症”那么令人恐惧。但是,如果告诉你,长期的炎症可能会发展成癌症,还敢掉以轻心吗?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现代的发病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与人们的吸烟以及其他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联度,但是你可知道要想预防肺癌,单靠生活习惯是不能导致肺癌的。肺癌出现会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出来。
食管癌的用药选择较少,更缺乏精准用药,但近期,随着ASCO-GI大会的报道,接连报道出两种两种药物在食管癌的阳性数据结果,可喜可贺!
日前,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批准皮尔法伯集团(Pierre Fabre)的Bravtovi(encorafenib)和Mektovi(binimetinib)组合疗法作为特定类型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选择。
本文盘点了最新的胰腺癌临床研发管线。我们统计了在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临床1期,2期和3期的胰腺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纳入统计范围的包括正在招募、招募完成和已发布招募通知的试验,没有包括已经完成、终止、未知、撤回和暂停的试验。
东京医学和牙科大学研究者们发现了miRNA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这些miRNA分子缺失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胞周期失调的效应,尽管不同类型的癌症结果有所不同。
一直以来,部分病友存在一个误区: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是生物大分子,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控制脑转移,可能疗效不佳。
肝癌的高危因素与相关检查
俗话说:“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则说:“心态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健康!”在癌症治疗领域,更可以说,心态决定着康复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说:心态好坏是能否康复的分水岭!
《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早前这个被各种社交网站刷屏的新闻。据介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教授的团队,自主研发了“热休克蛋白90α试剂盒”。患者抽取一滴血,就能测出癌症。该试剂盒已经获得国家食药监局批准,能直接应用在临床上,妥妥的“中国制造”。看了这新闻,常让人误以为,以后测癌症,抽抽血就行,不用再做什么B超、CT了。事实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