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一小部分癌症患者中导致肿瘤完全消退和持久缓解,然而大部分患者对这些免疫疗法没有反应或反应有限。这些肿瘤具有“冷”肿瘤的特征,即低密度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高度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全球制药公司一直在探索各种策略,以克服免疫疗法对这种“冷”肿瘤的有限疗效。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被视为难以治愈的疾病,其治疗目的以延长患者生存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随着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药物CDK4/6抑制剂这一治疗策略的引进普及,HR+/HER2- 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得到显著改善,并且新治疗策略的应用延迟了患者的化疗使用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内分泌治疗联合靶向药物CDK4/6抑制剂已经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临床应用的CDK4/6抑制剂有瑞波西利、哌柏西利、阿贝西利和达尔西利,并且均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有力保障了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规范治疗。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的乳腺癌治疗进展,为我们揭示了多个领域的突破性发现与临床应用的新成果。让我们跟随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的视角,一起走进2024 ASCO大会上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领域新的治疗进展。
套细胞淋巴瘤(MC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至6%。MCL继发中枢神经系统(SCNS)受累的风险约为4%,其中0.9%在诊断时已出现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从CNS诊断开始的中位生存期低于4个月。有数据表明,与传统的化学免疫疗法相比,BTK抑制剂可能改善SCNS受累MCL患者的预后。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复发/难治性(R/R)MCL的标准治疗。ZUMA-2试验显示疗效良好,完全缓解(CR)率比较高,且安全性可控,因此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rexu-cel)获得了FDA批准用于治疗R/R MCL。但是SCNS受累的患者被排除在外。由于数据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CAR-T细胞疗法治疗SCNS受累的MCL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甲状腺的超声报告,会标出甲状腺结节的分级,主要是用来区分良恶性可能性大小,比如:3类结节、4a类结节都是常见的结果。虽然有一定几率的恶性风险,但并不意味着都要手术切除。很多良性结节,如果体积过大或位置不好,也会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需要处理。
“2024 CACA整合乳腺癌大会”于2024年7月12-13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秉承“肿瘤防治,赢在整合”理念,邀请全国乳腺癌领域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研究、外科手术、中西医结合、整合康复、整合护理、整合防筛、防治科普等各个领域的进展进行深入交流,聚焦乳腺癌诊治的新观念、新知识和新技术,共同探讨新治疗的热点及难点。
药物是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如癌症,很多的患者需要终身用药。但是,有些药物能长期吃,有些药物不能长期吃。
乳腺癌(BC)在全球范围内危害女性健康,研究数据表明,15%-20%的BC患者伴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而HER2低表达BC占所有BC的45%-55%。目前临床亟需T-DXd二线治疗进展后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多种新药的研发,MM患者整体预后较前明显改善。但仍有约20%~30%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1.5年,总生存期(OS)<2~3年,此类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生存期短、易进展、预后差,被认为是高危MM1。以蛋白酶体抑制剂(PI)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是MM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高危MM中获益明确。新一代PI由于分子结构和作用靶点的改进,有望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和更高的获益-风险比。本期将结合相关研究进展,深度剖析高危NDMM的诊疗策略。
近些年,免疫治疗在乳腺癌领域蓬勃发展,尤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力。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PD-L1阳性(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TNBC的一线治疗适应证,引领我国晚期TNBC进入了免疫治疗新时代。据此,特邀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进才教授结合我国晚期TNBC治疗进展及临床治疗现状,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获批晚期TNBC一线治疗适应证的深远意义,以及TNBC规范化、同质化诊疗的发展之道。
癌性厌食(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40%的肿瘤患者初诊会出现癌性厌食,晚期肿瘤患者的发生率高达80%1。癌性厌食会进一步导致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chexia Syndrome,CACS)的发生,CACS是以厌食、进行性体重下降、瘦体组织丢失为主、低蛋白血症、炎性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醋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MA)具有改善厌食、增加体重的作用,获中美批准作为CACS一线治疗方案。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替索单抗(tisotumab vedotin)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二线或三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
7月3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这已是本年度的第四个版本。相较于V3版,V4版大的改动在于对确证伴有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基因融合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中新增瑞普替尼。
作为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新模式,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和帕妥珠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治疗新选择。2024年,纳入了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的新版医保目录正式执行,抗HER2皮下制剂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减轻患者身心负担,使“治愈”维度再次升阶,进一步推动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治愈。
肝内胆管癌(ICC)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肿瘤,约占所有肝脏恶性肿瘤的20%。约20%-30%的ICC可行手术切除,这被认为是目前的根治性策略,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约为20%-35%。对于其他70%-80%的不可切除ICC,全身治疗是可用的治疗策略之一,但患者OS通常限制在1年左右。在过去的十年中,ICC的全身治疗通常采用吉西他滨+顺铂的方案,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三联疗法、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正在逐渐改善ICC患者的全身治疗模式。近日,美国癌症学会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286.13)发表了一项综述,概述了ICC患者的临床管理策略,编辑整理了其中的药物治疗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近期,一则关于食用油中检测出致癌物的报道再次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香港消费者委员会近期对50种食用油进行了测试,发现近六成的样品中含有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其中部分样品的含量甚至超过了欧盟的安全标准。这些样品主要来源于超市和百货商店,包括橄榄油、椰子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多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