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乳腺癌?夏季论坛·北方沙龙”于7月27日在北京召开。沙龙秉承“学习吸收、创新提高”理念,特邀行业专家采用主题报告、热点话题争议讨论等形式,分享乳腺癌分子诊断、精准分类、精确分层治疗等新进展,讨论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和解救治疗等临床热点问题。
在癌症治疗期间和之后进行体育锻炼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对于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有必要提供可以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干预措施。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PREFERRED-EFFECT试验评估了运动对MBC患者疲劳和HRQOL的影响,主要结果于近期在知名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发表。数据显示,锻炼可使患者身体疲劳显著降低、HRQOL显著提高。试验中两例严重不良事件(SAE,均为骨折)与乳腺癌?骨转移无关。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新数据,中国男女合计前十位癌症发病率及顺位: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中国男女合计前十位癌症死亡率及顺位:死亡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占全球约30%,占东亚地区的75%以上,其中40岁以下人群的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增加3.9%。从40岁开始,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而五年生存率却呈下降态势,已成为结直肠癌大国。目前,结直肠癌已经是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202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突破峰会(ASCO Breakthrough)于8月8日至10日在日本横滨国际和平会议中心盛大举行。该会议汇集了全球顶尖的肿瘤学家、研究人员、医疗专业人员和生物医药公司,提供了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平台,旨在展示和讨论癌症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和创新。今年的会议上,来自委内瑞拉的Juan Jose Celis教授报告了一项在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老年乳腺癌患者中进行的新辅助HER2靶向联合治疗II期研究。
从上世纪中叶现代肿瘤学成立至本世纪初,人类与癌症的抗争硕果累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将癌症纳入慢性病范畴。再经过近20年的实践积累和研究探索,癌症病人的生存时间仍在不断被延长、生活质量不断在被改善。有报道称,近10年来,中国癌症病人整体的5年生存率已逾40%。
由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主办的ASCO Breakthrough会议于2024年8月8日~10日在日本横滨举办。本次大会以“Shining a Light on Advances in Cancer Care”为主题,将邀请全球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肿瘤领域研究进展,共同推动全球肿瘤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024年8月6日,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IDH1/IDH2抑制剂vorasidenib应用于存在IDH1或IDH2突变的2级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成人和儿童患者(≥12 岁)的术后治疗,手术可包括活检、大部切除术或完全切除术,这是FDA批准此类患者的全身治疗方案。该批准主要基于INDIGO研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脑转移(BM)是其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更常见。由于血-脑脊液屏障(BBB)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化疗或靶向药物难以透过BBB输送至中枢神经系统(CNS),使得 NSCLC BM患者的预后欠佳,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的一大阻碍。随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迭代,第三代EGFR-TKI极大地改善了 BM患者的预后,其联合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疗效。其中,第三代EGFR-TKI联合化疗可进一步延长CNS 无进展生存期(PFS),为该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优解。
2024年8月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afamitresgene autoleucel用于接受过化疗、HLA-A*02:01P、-A*02:02P、-A*02:03P或-A*02:06P呈阳性并且肿瘤表达MAGE-A4抗原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滑膜肉瘤?成人患者。这是一种针对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4(MAGE-A4)的基因修饰自体T细胞免疫疗法,抗原的表达需通过FDA批准或认证的伴随诊断设备检测确定。该批准基于SPEARHEAD-1研究队列1的结果数据。
给狗驱虫的药的“芬苯达唑”火出圈,谁能想到狗药竟然也会有被人追捧的一天。据说,不少走投无路的肿瘤患者都曾尝试服用芬苯达唑抗癌,而且不乏成功治愈的传闻。一度被癌症患者奉为抗癌“神药”,至今仍有相关传说在肿瘤圈传阅。
近期,BMJ杂志上刊登的一篇前沿综述文章对乳腺癌系统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相关的长期并发症管理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值得学习。
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激增至1810万例,而中国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病例达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更高达960万例,占比为229.6万例。这使得在全球癌症患者中,约有21%源自中国。
童大叔今年62岁了,近几个月经常会觉得胸闷气喘,早起咳嗽频繁,还以为是天气干燥引起的。最近又发现两条腿突然都水肿了,一连几天水肿的症状都没有缓解,就被家里人送去了医院。来到医院后,主治医生给童大叔做了下肢静脉超声、肾功能检查、心衰指标检查等,都没有发现异样。随后,就安排了肺部CT的检查项目。结果显示,童大叔的左肺占位,活检病理报告竟是肺部恶性肿瘤。
如今,医疗机器人已经在部分医院“上岗”,辅助医生完成手术、病变检测、术后恢复等工作。但是,大型机器人完成的手术大小一般在厘米到毫米之间,无法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更加精细的工作。8月1日,记者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设计出了一款新型的纳米级“手术刀”,它可以深入人体内完成微米级别的手术,有望应用于癌症早期的手术治疗。该项研究成果近日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纳米级》上发表。
20世纪80年代起,为了救治激增的艾滋病患者, Carl June博士在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后,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工程化T细胞,利用T细胞表面表达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将细胞引导至目标细胞,攻击受HIV感染的细胞。这就是最初的CAR-T细胞。
为了克服由细胞周期蛋白D1-CDK4/6复合物介导的抗激素和HER2靶向药物的耐药性,该研究提出了HER2抑制剂Tucatinib、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联合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的口服组合(TLP组合),用于治疗HR+/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