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拓益)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PD-L1阳性(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适应证,填补了我国晚期TNBC免疫治疗的空白,树立了晚期TNBC一线治疗新标准。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从病理角度大致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0%~85%,包括腺癌、鳞癌等组织学亚型,其余为SCLC。如今,肺癌的分型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型,进一步细分为基于驱动基因的亚型。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FGR)基因敏感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晚期NSCLC靶向治疗的效果与分子分型的关系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证实,其中EGFR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为40-50%,常见的EFGR突变为外显子19缺失突变(19DEL)、外显子21点突变(21L858R)。EGFR-TKI是治疗IV期驱动基因阳性NSCLC的靶向药物,包括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TKI:阿法替尼、达可替尼,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贝福替尼。
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2024年6月13日-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世界各国血液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血液学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与会现场,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杨文钰教授接受采访,谈一谈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进展与未来展望。
6月28日,荣昌生物旗下原创ADC药物维迪西妥单抗(RC48,爱地希?)一项治疗HER2过表达和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I/Ib期临床研究,发表于亚洲影响因子高的肿瘤学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Communications),该期刊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办,2023年影响因子20.1,在亚洲综合肿瘤学领域学术期刊中排名前列。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种较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异质性强、侵袭性高、预后较差。对于复发/难治性(r/r)PTCL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日,广受关注的PTCL领域新药戈利昔替尼(高瑞哲)重磅上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r/r PTCL,为PTCL治疗再添疗效卓越、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
“麻精药品实际上具有药品和毒品的双重属性,决不能被滥用成为毒品替代物。”靖边县检察院检察长孙华利表示,办理新型毒品犯罪案件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在依法严惩相关犯罪的同时强化诉源治理,防止麻精药品滥用,促进麻精药品监管规范化,切实推进禁毒综合治理。
中枢神经系统(CNS)淋巴瘤,特别是复发/难治(r/r)的情况,与不良预后相关。对于无CNS表现的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靶向CD19 CAR-T细胞疗法发展成为标准治疗。一些病例数量有限的报告表明,CAR-T对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DLBCL患者可能也有效。为了探讨CAR-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患者中的应用潜力,研究者分析了EBMT检索的数据。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高龄以及伴有多种严重慢性病(如心肾功能异常)患者,通常不适合接受ASCT。那么,如何更好地满足这类MM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呢?本期微课堂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颜晓菁教授分享不适合移植(TIE)NDMM的优选治疗。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5月31日-6月4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ASCO年会每年都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国际前沿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
2024年6月13日-16日,第29届欧洲血液病学会(EHA)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大会汇聚全球顶尖血液专家,共聚一堂分享、探讨前沿血液领域研究成果。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信号通路)调节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过程,且与治疗耐药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1。PI3K位于PAM信号通路的上游,在整条PAM通路的活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年6月13日-16日,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将于西班牙马德里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上将公布一项关于泽贝妥单抗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2024EHA Poster 1171),印证其联合CHOP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佳,安全性良好。
近年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已于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在这一汇聚智慧与才华的舞台上,全球血液学领域的精英们共同推动着血液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借此机会,特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冯茹教授接受采访,结合EHA新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谈谈我国CLL治疗现状与发展。
既往研究显示,在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常规多药化疗中加入维布妥昔单抗(BV)可以提高疗效并具有安全性。ECHELON-1研究的试验组中<60岁的cHL患者,无论早期PET结果如何,都接受了6个周期的A-AVD治疗,PET2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87.2%,阳性患者的PFS率为69.2%1。根据早期FDG-PET反应的适应性疗法已经是晚期cHL患者常规化疗背景下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其在新型靶向治疗方案中的价值尚不明确。
2024年第29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于6月13日-6月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会议汇聚全球专家,共同探讨血液学创新研究成果,为提高血液疾病诊疗水平、探索前沿方向作出了积极贡献。本届会议公布多篇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OCK2)抑制剂甲磺酸贝舒地尔在cGVHD治疗领域相关进展,为移植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第29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于2024年6月13日-1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盛大召开。本次大会作为全球血液病治疗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之一,公布了新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创新治疗方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血液病专家、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