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朱媛媛于2025年5月17日因病去世,享年51岁。她的丈夫辛柏青在5月21日发布讣告,向公众告知了这一悲痛消息。朱媛媛是中国知名演员,曾出演《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多部经典影视作品,凭借精湛演技获得金鸡奖、百花奖等多项荣誉。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恶性肿瘤和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肝癌病例的90%以上。手术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然而,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而失去了手术机会。
目前关于第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相对匮乏。本研究旨在评估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伴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近有个大新闻,美国前总统拜登被查出来得了恶性前列腺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骨头里了。这事儿一出,大家都挺关心的,毕竟前列腺癌可不是小事,尤其是对咱们男性朋友来说,更得提高警惕。
在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超过450万例,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与病魔的艰难博弈。而令人震惊的是,饮食这个看似日常的“小事”,竟成为癌症的“隐形推手”。医生指出,三类高危食物如同潜伏的“定时炸弹”,而通过科学饮食调整,我们完全有能力拆解这些风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团队受邀在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自然综述:临床肿瘤学》上发表综述。研究深入探讨了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问题:肠道微生态如何影响免疫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研究提示,合理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等,有助癌症免疫治疗更顺利地进行。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精密的“化学实验室”,饮食就是实验的“原料”,而某些鱼类可能成为破坏实验环境的“污染物”。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引发关注,有人将矛头指向鱼类摄入。但医学研究显示,真正危险的是特定种类的鱼,它们如同实验室里的“危险试剂”,长期摄入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手臂看似“边缘”之地,其实可能隐藏着身体深处更大的问题。当你或家人出现“持续性肿块”与“无故神经症状”中的任意一项,请务必尽快就医,进行专业检查。早一步发现,就多一分治愈希望;用心呵护自己的每一寸肌肤与神经,就能为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别让一时疏忽,阻隔了生命的光亮,行动起来,为自己和至爱的人守护健康未来。
随着对癌症的不断了解,我们都知道吸烟、酗酒、某些化学物质、遗传等是致癌因素,却容易忽视肥胖这一“隐形杀手”。事实上,肥胖已经被证实是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身体的危害远超我们的想象。
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患者不足30%。癌症筛查不是“没病找病”,而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长的生命长度。因此,建议普通人群从40岁开始有规律地评估癌症风险,高危群体更需提前启动专项筛查。最好的抗癌药,永远是“早发现”。
癌症作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在癌细胞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无限制”以及“无止境”的特殊特征,而且在癌细胞活动的同时,患者体内的营养和能量也会得到极大消耗,在此情况下,患者就会有消瘦、乏力、贫血以及脏器功能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于4月25日至30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肿瘤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大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癌症早期发现、机制解析及治疗创新的前沿探索,每年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绘抗癌蓝图。在本次年会上,涌现了多种新一代KRAS G12C抑制剂及联合治疗策略,为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约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EGFR突变,其中约30%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北京5月10日电ROS1靶点诊疗新进展学术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李琳在参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把好药用在前面能够为疾病的控制留出更多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把好药用在前面。”
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于4月25日至30日在芝加哥盛大召开。作为全球肿瘤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大会始终致力于推动癌症早期发现、机制解析及治疗创新的前沿探索,每年汇聚全球顶尖智慧共绘抗癌蓝图。
2025年4月24日,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生物制药”)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其联合开发的差异化PD-1单抗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尼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NPC)的一线治疗以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治疗失败的转移性鼻咽癌的两项适应症。这标志着中国生物制药首个创新药产品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展现了中国药企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