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帮助下 每天吃西蓝花就能有效预防癌症 doi:10.1038/s41551-017-0181-y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癌症,尤其是发达国家;尽管早期结直肠癌啊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好,但结直肠癌一旦发展到晚期阶段,患者的存活率往往相对较低,而且癌症复发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能把细菌和蔬菜的混合物掺入到一种靶向系统中来寻找并杀灭结直肠癌细胞,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3月26日,基石药业公布2019年年度业绩报告,其他收入84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其他收益及亏损6.37亿元,同比减少14.1%;研发支出为13.96亿元,同比增长64%。年内亏损为23.08亿元,同比增长28.7%。 公告显示,其他收入增长主要由于银行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增加所致。年内亏损增加主要系研发开支及行政开支增加所致,这部分被利息收入增加所抵销。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包括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在内的几种癌症的主要病因,每年全世界有近30万妇女死于宫颈癌。尽管疫苗为预防HPV感染提供了可靠的第一道防线,但它们无法预防所有HPV亚型的感染,具有一定局限性,且目前也没有专门抑制HPV感染或传播的药物。因此,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寻找抵御该病毒的其他选择。
3月26日, Ipsen公司宣布终止Palovarotene(帕罗伐汀)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MO)患者的临床试验,同时重启帕罗伐汀治疗14岁以上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FOP)患者的临床试验。
国内药企发力,3个国产新药接连获批上市 近两周(3.14-3.27)有3个新药获批上市,其中有2个化药1类新药,为银谷制药的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及豪森药业的甲磺酸奥美替尼片;1个中药5类新药,为五和博澳药业的桑枝总生物碱片。 表1:近两周(3.14-3.27)获批上市的国产/进口新药
美国多家机构组成的大型研究团队发现,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检测人类早期肺癌。该小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描述了他们的工作,包括测试机器学习系统及其在血液样本中发现循环肿瘤DNA(ctDNA)的能力。
3月25日,国际医学期刊《JAMA Oncology》在线发表了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谢丛华教授及团队针对肿瘤患者新冠肺炎感染风险的一篇题为《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at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in Wuhan》的回顾性分析。
但是,自2013年美国《科学》杂志将癌症免疫治疗评为年度科学重大突破之首以来,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最热门、最振奋人心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尤其是以PD-1抗体药物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上市,使一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长期生存,轻轻松松跨过5年考验,达到临床“治愈”。但免疫治疗PD-1/PD-L1最大的局限就是单药的有效率只有20%左右,因此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地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而其中最有希望的当属LAG-3靶点。
癌症患者因治疗周期性长,治疗费用高等多重压力往往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或许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这个过程的病友才能懂得几分。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最需要当心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癌细胞转移的话,也意味着癌症发展到了一个让人害怕的时期:癌症晚期。而在转移过程当中,有一种转移在早期就会有症状,这就是肺癌骨转移。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5%。
抗癌新药,从来都是癌症患者们走向治愈的关键钥匙。随着我们癌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者们创造的抗癌药物也一个比一个更加“给力”。
3月25日,默克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其Tepmetko (tepotinib) 上市,用于治疗不可切除、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MET抑制剂。
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26日上线的一批论文中,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携人工智能为液体活检领域带来一项重要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分析血液中的DNA突变,可以鉴别出早期肺癌患者。
胰腺癌的症状隐匿,易扩散、复发,这些特点让胰腺癌在临床诊疗上充满了挑战。 不过,最近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一种新的肽拮抗剂与PD-L1抑制剂联用,对进展期、难治性胰腺癌和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胰腺癌》杂志报道,最高剂量临床试验安全性良好,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2020年3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的PD-1抑制剂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O药)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这是继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之后,O药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O药也成为中国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药物,也是迄今唯一被证实能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