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20%,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靶向、免疫治疗等新药层出不穷,给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希望。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15年,中国新增肺癌患者73.3万人,约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7%。在这个冰冷的数字背后,也许你并不知道,约60%的患者确诊就是晚期,肿瘤发生了转移,不能使用手术根治,只能考虑化疗、靶向或者免疫等手段进行全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近几年全球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亦然。自去年6月首款PD1单抗在国内上市后,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共有6种不同的PD1/PDL1单抗抢先上市,布局于多个肿瘤。在PD1/PDL1扎堆上市之时,要如何区别这些免疫药物的用法?价格如何?有哪些赠药政策?小编今天给整理了最新的PD1/PDL1药品信息,助大家用好这六个免疫药。
2019年全球重大乳腺癌会议SABCS (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在12月10-14日召开,现场新数据爆棚,乳腺癌治疗布局即将革新。其中,一款抗HER2新型药物DS-8201以非常亮眼的临床疗效,成功轰动全场,有希望成为乳癌抗HER2方面的突破性新药,数据公布当天,《新英格兰》杂志也同步发布了DS-8201的研究结果。快随小编看看这个强势的新药。
PD1/PDL1免疫治疗可引起独特的事件——超进展,即肿瘤不但不减小,反而增大速度较治疗前更快。这种现象不得不防。临床研究已初步发现多种基因突变(EGFR、MDM2/4、CDKN2A/B等)及高龄、转移灶多是超进展的危险因素。近日,又有新研究发现了其他潜在的超进展患者特征,一起来看看。
2019年12月23日,《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19版)》正式发布于《中华肿瘤杂志》。该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联合发布,这是时隔17年后首次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进行NSCLC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实践。该共识要点如下:
2019年即将接近尾声,今年,抗癌新方案研发激进,多个新药和新组合逐一打破了传统标准治疗的疗效瓶颈,为肿瘤患者撰写新的治疗格局。步入2020之前,小编给大家回顾总结2019年十大肿瘤医学的重点新方案。
12月24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初保)在“生命之钥–肿瘤免疫治疗患者援助项目”2020全新援助方案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生命之钥”患者援助项目新升级方案:
肿瘤免疫治疗,最近几年是大火特火。不过,绝大多数病友只知道PD-1、PD-L1,一小部分病友还知道CTLA-4抗体,极少数博学的病友还知道有溶瘤病毒和CAR-T……事实上,按照专业的分类,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成如下4大类:
肺癌是全球和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大众的健康,同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为了了解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现状以及不为人道的经历,我们非常有幸地采访到了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王颖轶教授。王教授深植肿瘤临床十数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和治疗心得。忙忙碌碌的临床清晨,良久,教授才得闲休息。采访也正式开始。
随着绚丽多彩的2019年接近尾声,随着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ELCC(欧洲肺癌大会)、ASCO(美国临床肿瘤协会)、WCLC(世界肺癌大会)、ESMO(欧洲肿瘤医学会)等多个世界级肿瘤学术会议的结束,肺癌领域多个耳目一新的新药数据也争先恐后登上抗癌舞台。今天的“前沿资讯”,小觅蜂就给大家年终盘点一下:那些最前沿的肺癌治疗药物都是谁?
在我们大多数觅友的印象中,可能都认为在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吃不下饭,没有力气,出现一些其他的并发症,都是由于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75%的肿瘤患者存在骨转移。在肿瘤细胞选择转移部位的中,“骨头”是肿瘤细胞的最爱,也就导致了肿瘤患者们的骨转移。
在和肺癌患者及他的家人的接触中,大家常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除了手术、化疗和放疗,怎么样才能延长肺癌病人的生命呢?事实证明,一些生活技巧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这些技巧都在医疗以外,属于个人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的范畴。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哪些技巧可以帮到患者。
气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医学遗产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医疗、保健运动。
对于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来说,常见肿瘤靶向驱动基因(EGFR和ALK)指导的靶向治疗可谓是“救命稻草”,可是如果这些驱动基因表达是“阴性”或者已经产生耐药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山穷水尽”,此时似乎只有无可奈何的继续传统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