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癌症的治疗既是艺术也是科学,需要做出很多判断。现在我们走向了精确治疗,我们更加了解是什么导致了某种特定形式的癌症。” ——德勤研究所生命科学专家迈克·斯坦丁
胃癌患者术后仍然要定期随访复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胃癌患者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获得长生存呢?我们给出了以下5条建议。
司空见惯的感冒发烧,对普通人来说,只是难受几天,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感冒的发生会导致癌症患者的免疫防线崩溃,还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如今,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时代。靶向治疗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无疑成为他们更好的治疗选择。然而,肺癌的靶向治疗又有EGFR第一、二、三代靶向药可供选择,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帮助大家整理出各类靶向药的主要特点。今天就先从第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开始。
很多肺癌患者会有这样的误区,根治性手术就代表着癌症的治愈,辅助治疗难以取得斗争的胜利。其实不然,就目前的医疗手段而言,无论是手术还是辅助治疗都不能彻底治愈癌症。事实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肉眼可见的肿瘤被消灭,但癌细胞不一定完全被清除,甚至某些部位可能已经有潜伏的病灶或微转移灶。但是,定期复查可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
2019年8月9日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稀有驱动基因全国多中心研究(LC-IRICA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的肺癌权威临床专家同见证一项全国多中心联动、多学科协作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正式启动。
就目前的靶向药物而言,耐药几乎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有的原发性耐药,服药一个月后疾病就进展了,有的可能持续十年才会出现疾病进展。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edChemCom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来自一种花园中常见植物—小白菊(feverfew)中的特殊化合物或具有潜在的抗癌特性。文章中,研究人员从小白菊中提取出了这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修饰以便其在实验室中能用来杀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细胞。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遗传与生物物理研究所(CNR-IGB)与癌症研究基金会分子肿瘤研究所(IFOM)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针对不同适应症的药物可能具有阻断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功效,如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布地奈德(budesonide)可以减少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扩散。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癌症研究》上。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是一种致命性的晚期前列腺癌形式。在CRPC中,肿瘤可以独立生长,不再需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的外部刺激。因此,在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之后,CRPC会复发并且是无法治愈的。 在ADT治疗后的低雄激素环境中,重新激活AR信号会促进CRPC产生。这种AR活性通过多种机制发生,包括诸如VAV3之类的AR共激活因子的上调和诸如临床相关的AR-V7之类的组成性AR变体的表达。AR-V7缺乏配体结合结构域,与预后不良相关。 瑞考伐普坦(relcovaptan)化学结构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之前已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致死原因,在英国排名第五。尽管发病率存在显着差异,但PDAC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导致这些黯淡的统计数据最重要的原因是诊断晚和治疗无效。 PDAC是一种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困难。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肿瘤。不幸的是,因为PDAC通常是无症状的,当它被诊断出来的时候,80%到90%的病人都到了手术无法治愈的地步。因此,由于PDAC的低存活率,它仍然是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挑战之一--只有5%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仍然存活。
药物研发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那些已经发展了上百年的大药企在这一领域占尽了先发优势。这些巨头手上掌控着全球最值钱的药物,最顶尖的团队和最强大的资本。巨头之间的合作和碰撞影响着整个药物领域的动向,动辄数百亿的并购案更是让站在顶端的药企吸足了眼球。 大药企们已经纷纷公布了自己2019H1的成绩单,最新的十大药企也已经出炉。在今年的上半年,药企格局又悄然发生了哪些变化?谁挤进了十强的名单,谁又黯然离开?修美乐药王的宝座还能坐到什么时候?Keytruda连续获批适应症之后究竟表现如何?中国的带量采购又在如何影响世界的药企格局?这些药企巨头又在如何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布局?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居我国农村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首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胃癌的发生与慢性胃炎具有密切关联,炎癌转化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如何揭示炎癌转化的内在机制,抑制胃炎向胃癌转化,这是突破肿瘤“预防难、发现晚”防控难点的一个关键,对于胃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7月24日,FDA要求制药公司Allergan根据新提交的医疗器械报告(MDR)召回所有在美国上市的BIOCELL纹理乳房植入物和组织扩张器,报告全球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BIA-ALCL)和BIA-ALCL相关死亡病例。召回原因在于这种乳房假体可能增加BIA-ALCL风险。(FDA官网)
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简单来说,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我们也称之为“友军之火(friendly fire)”。如多发性硬化症等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很少被研究的免疫细胞(CD8+T细胞)可能与减少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错误机制有关。刺激CD8+T细胞或能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