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能预防结直肠癌死亡
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有益于心脏健康,也是对抗癌症的一种新武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究团队汇总了来自英国、丹麦、荷兰、德国、中国、韩国等10 个国家、涉及13 万人的14项研究数据,系统评估了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患者的癌症特...
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有益于心脏健康,也是对抗癌症的一种新武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究团队汇总了来自英国、丹麦、荷兰、德国、中国、韩国等10 个国家、涉及13 万人的14项研究数据,系统评估了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效益。
结果表明,在结直肠癌确诊前服用该类药物者,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18%,死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了15%;确诊后服用该类药物者,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21%,死于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了14% 。这项研究结论发表在《癌症医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表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预后的有利影响可归因于其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及在癌症辅助治疗中的潜在效果。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降脂药物,降血脂时可能是在服药后1~2 个月血脂水平才有所降低。他汀不仅是降脂的药物,更是一个针对不稳定斑块的有效的治疗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血管梗塞问题的出现。只要耐受性良好,他汀就可以长期服用。
很多患者知晓,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服用,但因对安全性存在顾虑而停药,殊不知停药背后会有病变进展和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人体中70%~80% 的胆固醇是体内肝脏合成的,20%~30%由饮食摄入。他汀类药物作用于肝脏,抑制胆固醇合成。服用他汀后,有少数患者会有一过性肝酶增高,间断或终止用药后,通常会恢复正常。如肝酶升高至正常上限3 倍或更高,需要暂停药物,给予患者保肝治疗。待肝酶恢复正常后,再试行更换一种他汀,并从小剂量开始,同时监测肝功。慢性肾病患者大多有高血压,一定要同时重视心脑血管的保护。他汀类药物同样不是肾毒药,各国指南都把慢性肾病作为他汀类药物的适应证。
他汀类药物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基石,总体而言是安全的。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他汀并随访,可以做到安全达标,它所带来的益处远大于不良反应,无需过分担心。但这并不能说明服用他汀类药物就没有禁忌。在联合用药时,要关注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注意下列药物对他汀类药物代谢及毒副作用的影响:胺碘酮、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唑类抗真菌药如红霉素和克拉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贝特类降脂药如吉非罗齐与非诺贝特。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来信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