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抑制剂克服奥希替尼耐药的临床前研究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是一种DNA修复酶,是肿瘤发展和炎症发生过程中的主要转录因子,在其转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美国FDA已经批准了4个PARP抑制剂,见表1,其中奥拉帕利已在中国上市。
人体内DNA损伤修复过程主要有两种机制:(1)PARP参与的DNA单链断裂后的损伤修复。(2)BRCA1/2基因参与的同源重组修复(双链修复)。
在BRCA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已经存在同源重组修复缺陷,此时再应用PARP抑制剂,就能同时抑制单链断裂的损伤修复,使两种DNA损伤修复途径均出现障碍,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即所谓的“合成致死”作用机制。
2019年6月18号的Cell杂志上发表了麻省总医院LynnetteMarcar博士等关于PARP抑制剂克服EGFR突变NSCLC耐药机制的研究。
EGFR突变肿瘤细胞在EGFR靶向药持续作用下,逐渐出现耐药,PARP-1和Rac1蛋白活性增加,抑制了NOX产生活性氧簇(ROS)。而抑制PARP-1将增加ROS的产生量,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见图1。
研究者发现多种EGFR耐药肿瘤细胞(T790M、MET扩增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对PARP抑制剂敏感,联合EGFR-TKI更可增强抗肿瘤效果,见图2。
一项尼拉帕利联合奥希替尼治疗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NCT03891615)已经开始。
文章源自希望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