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引起的皮肤血管炎
皮肤血管炎,是指由某种致病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炎症性疾病、药物、肿瘤或其它未知原因等)直接作用于皮肤血管壁引起的原发性血管炎症状,同时产生一定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血管炎疾病。发病机制主要为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可溶性抗原体复合物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或组织间隙后,通过激活补体、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引起的血管及其周围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瘀点或瘀斑、水肿性红斑、坏死性丘疹、血疱或小结节等,中等或较大血管的炎症,可出现皮肤结节、坏死或溃疡等。
EGFR靶向药引起的皮肤血管炎并不多见,去年9月期刊上报道了一例奥希替尼患者(https://doi.org/10.1016/j.jtho.2019.08.2507)。一位65岁的日本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服用奥希替尼80mg每天6周后,腿部出现多发可触性紫癜,没有疼痛和瘙痒。
她没有结缔组织病的迹象,血清中血小板计数15.9万/微升,免疫球蛋白A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冷球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和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尿液分析正常。皮肤活检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血管周围的中性粒细胞核发生裂解,血管壁肿胀,没有发现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免疫球蛋白A沉积。她被诊断为皮肤血管炎(CutaneousVasculitis),暂停奥希替尼,使用泼尼松(25mg每天→7.5mg每天)后,多发性紫癜消失。然后重新服用奥希替尼80mg每天至今。
温馨提示:必须要做到合理科学用药,在专业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根据个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有用药方面问题的困扰,随时可咨询中国癌症药物网药师,全国统一免费服务热线:400-700-0899,逾百位专科药师将为您解答疑难。
文章源自希望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