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logy:胶质瘤大脑血管功能失调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娟团队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人员合作,在胶质瘤大脑血管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Cerebrovascular Dys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Assessed with Time-shifted BOLD fMRI为题发表在Radiology上。
脑胶质瘤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异质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是神经外科诊疗中最具挑战性的疾病。团队近年研究表明,胶质瘤的生长不仅破环局部脑组织,而且在全脑范围内破坏神经-血管耦合单元,触发血流、代谢和脑功能的异常调节。在宏观尺度研究胶质瘤大脑血管功能的异常调节,有望为揭示胶质瘤大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机制提供新的启示。
研究团队基于BOLD fMRI数据,通过对系统性低频振荡成分的时间偏移分析(time shift analysis,TSA),在不引入外源性药物对比剂的情况下对全脑血管的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发现,胶质瘤及周边水肿区域的血管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同步性显著降低,且高度恶性胶质瘤的肿瘤血管发展了具有自主拮抗趋势的动力学模式。肿瘤对侧大脑半球的血管同步性显著增强,并与胶质瘤的生物侵袭性密切相关。基于肿瘤和血管失调的特征,联合决策树模型,该研究工作实现了个体水平的胶质瘤恶性度的准确预测(WHO II/III/IV级同时分类,准确率达90.91%)。上述结果证实胶质瘤在全脑水平触发了血管网络的功能重塑,为深入理解胶质瘤的疾病机理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胶质瘤患者和健康对照者BOLD-fMRI时间偏移分析示例。A.WHO II胶质瘤患者(35岁,男性,左额星形细胞瘤);B. WHO III胶质瘤患者(26岁,女性,左额间变型星形细胞瘤);C. WHO IV胶质瘤患者(68岁,女性,右额胶质母细胞瘤);D. 健康被试(HC, 26岁,女性)。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