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癌症药物资讯 » 顾建英教授团队在黑色素瘤转移机制研究方面获新突破!

顾建英教授团队在黑色素瘤转移机制研究方面获新突破!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3-12-30 21:42:00

  肢端型黑色素瘤(简称:肢端恶黑)常发生在手掌、脚底等部位,是我国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手术治疗是早期肢端恶黑患者治疗方式,然而相较于欧美常见的皮肤型黑色素瘤,肢端恶黑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的概率较高,从传统的PD-1单抗及靶向治疗中获益较少。一旦发生转移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到5%,预后极差。淋巴结是肢端恶黑早期转移的重要路径,淋巴结转移状态严重影响肢端恶黑患者预后,并对评估手术方案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深入研究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改善肢端恶黑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黑色素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023年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教授团队联合周宇红教授团队以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勇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lineating the early dissemination mechanisms of acral melanoma by integrating single-cell and spatial transcriptomic analys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单细胞联合空间转录组技术,在国际上刻画了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的时空图谱,为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干预靶点,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理论基础。


  该研究收集了12例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肢端恶黑患者的原发病灶,通过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等多组学技术以及多色荧光、爪垫模型等实验技术,回答了肢端恶黑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原发灶的肿瘤细胞如何发生表型重塑以及驯化免疫、间质细胞以实现早期播散这一科学问题。


  研究人员从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和间质细胞三个层面解析了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在肢端恶黑发生淋巴结转移之初,原发病灶微环境中的肿瘤、免疫和间质细胞已发生促进淋巴结转移的表型转换。在肿瘤细胞层面,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需要肿瘤细胞发生表征为脂肪酸氧化的代谢重塑,这一过程依赖于MYC+肿瘤细胞中的关键转录因子MITF。体内实验证明局部给于Etomoxir(脂肪酸氧化抑制剂)处理,可以通过靶向脂肪酸氧化途径阻止MITF介导的肢端恶黑淋巴结转移。


  在免疫细胞层面,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肢端恶黑微环境表征为FGFBP2+NKT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的减少和CXCL13+CD8T细胞等耗竭性免疫细胞的增多。在间质细胞层面,淋巴结转移阳性的肢端恶黑中具有较多的由成纤维细胞与内皮细胞形成龛样结构,通过促进血管新生介导肢端恶黑的淋巴结转移。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此文关键字:顾建英教授团队在黑色素瘤转移机制研究方面获新突破,黑色素瘤,转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