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变化可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5-05-05 17:13:00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期间,中性粒细胞恢复延迟会增加感染风险并导致化疗延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的重建相关。
研究要点
该研究对51例新诊断为ALL的儿童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中性粒细胞动态(包括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
在ALL诱导治疗期间,每天监测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每周监测血浆趋化因子(CXCL1和CXC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以及粪便样本,直至第29天。
对粪便样本进行16S核糖体RNA测序,结果显示,在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细菌多样性总体显著降低,肠球菌过度生长。
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第36天ANC<0.5×10?细胞/L)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与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的菌属丰度降低、韦荣球菌属减少,以及从诊断时起至整个诱导治疗过程中肠球菌的过度生长相关。G-CSF会因中性粒细胞减少而上调,但与菌群变化无关。
结论
这项研究表明,特定肠道共生菌丰度降低和肠球菌过度生长,与中性粒细胞重建延迟以及趋化因子信号传导增强有关,这意味着微生物群的紊乱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上一篇: AI医疗全面渗透:癌症早期诊断准确率突破瓶颈
此文关键字:肠道菌群变化可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减少
同类文章排行
- 肠道菌群变化可预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治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
- uPAR/CD87:肿瘤微环境中的“多面手”
- 新型靶向CD19 CAR-NK细胞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前景可期
- 人参皂苷与紫杉醇联用能显著增强结肠癌化疗效果
- 海曲泊帕优化CTIT防治策略,硫培非格司亭开辟CIN管理新径
- 聚焦胃癌难题,OGSG1902研究出炉:新辅助联合辅助化疗为胃癌患者奏响希望之歌
- 3款肺癌新药获批:依沃西单抗上市,埃万妥单抗、利厄替尼扩增新适应症
- 超过七成患者获益!宗格替尼靶向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 一文讲清楚!肺癌EGFR基因罕见突变、复合突变用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还是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
- 强有力的肺癌新药宗格替尼(Zongertinib)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