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肺癌并不罕见。研究发现,通过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DCT)检测出的肺癌中,近20%可能为惰性肺癌。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显示,在6.4年的随访期内,18.5%的患者被诊断为惰性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中有22.5%属于惰性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中有78.9%属于惰性肺癌。
对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手术后的监测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新的原发性肺癌或复发。增强胸部CT(CECT)因其更高的敏感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非增强胸部CT(NCECT)可能在检测新发肺癌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在术后两年无复发的I期NSCLC患者中,NCECT与CECT的监测效果。
癌友问:我近来总是觉得腹胀、吃不下饭、反酸,吃了胃病的药也没效果,要不要进一步检查?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甚至可能“不痛不痒”,这让很多人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但其实,胃癌并非毫无踪迹可寻。
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与依托泊苷和卡铂(AECb)的组合疗法已成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新标准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评估该组合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CNS)进展,特别是脑转移的影响。
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化疗联合免疫疗法(ABCP: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卡铂和紫杉醇)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ABCP是否在真实临床环境中优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ABCP与铂类化疗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TP53突变(TP53-MU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很常见,已被报道为EGFR突变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然而,TP53-MUT在具有罕见可治疗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中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P53共突变对这些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影响。
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疗效有限,且副作用大,如何利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就成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免疫治疗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赢得了广大癌症患者及医学专家的青睐。
携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李曼教授从“癌症术后复发的概念、复发的原因、复发如何预防以及如果不幸复发该如何应对”四个方面为患友们带来了精彩的“肿瘤复发防与治”的相关解读,许多癌友受益匪浅。
科学正规治疗,不过度治疗,不轻信偏方,有些人一听说谁晚期使用了某偏方获得了长期生存就去效仿,药方不是所有人所有症状都适应,一定要慎重,如果确实想尝试偏方,在不停止正规治疗的同时作为辅助治疗,建议自己查阅一下每味药的药性与毒性或是拿着方子找正规中医确认一下。
老张确诊肺癌骨转移的那天,望着检查报告上"骨质破坏"的字样,满脑子都是对瘫痪和骨折的恐惧。他的故事并非个例——30%-40%的肺癌患者会遭遇骨转移,这种转移如同"白蚁蛀木",悄无声息地掏空骨骼,导致骨痛、骨折、甚至瘫痪。
在完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对复发风险的长期影响尚不完全明确,特别是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患者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复发风险,研究者对两项III期试验(JIPANG和IMPACT)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在2025年2月5日发表在《Oncotarget》第16卷上的一篇案例报告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JennyL.Wu和范德堡-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WadeT.Iams描述了一例罕见的药物耐药性案例。
科伦博泰西妥昔单抗N01注射液获批,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靶向耐药一直是肺癌治疗中的一大难题。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常常会面临获得性耐药的问题。过去,这类患者只能依赖铂类化疗,缓解率仅为10%~20%。然而,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种新的联合疗法在靶向耐药的患者中实现了很高的肿瘤控制率。
一项发表在《JAMANetworkOpen》上的研究表明,遗传上对压力敏感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肺癌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对压力的遗传敏感性与欧洲血统人群患肺癌的风险高出49%有关,而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这一风险增加了45%。
用于结直肠癌治疗!成都又一款自研药物获批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