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世界上第一种可以预防因HPV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宫颈癌的疫苗。自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被女性朋友们追捧,并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可谓“一针难求”。最近,HPV疫苗生产商之一,美国默沙东公司宣布,其九价HPV疫苗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由16、18、31、33、45、52和58型HPV病毒引发的口咽癌和其他头颈癌,,同时,这次新批的适应证不限性别,男女都可以用。
ALK突变堪称肺癌的"钻石突变",在各代靶向药物的序贯使用下已经达到长期生存慢性病状态。目前,ALK靶向药有一代克唑替尼,二代塞瑞替尼、布加替尼和阿来替尼,三代劳拉替尼。但靶向治疗终究无法逃脱耐药困境,亟需第四代靶向药物的出世。在刚刚举办的AACR第二期会议中,第四代ALK抑制剂TPX-0131的临床前数据公布,为ALK突变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6月29日,捷思英达子公司VitracTherapeutics宣布,启动AuroraA激酶抑制剂VIC-1911的全球临床试验。VIC-1911是一款“first-in-class”抗肿瘤在研药物,最初由日本TaihoPharmaceutical公司开发(原研发代号为TAS-119),Vitrac公司现拥有该药在肿瘤领域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其中捷思英达将独家负责VIC-1911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目前,双方已经完成VIC-1911在美国的IND技术资料和许可向Vitrac公司的转移工作。
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在线年会(AACR2020)上公布了CheckMate-870的研究结果。研究证实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240毫克固定剂量30分钟输注在以中国人群为主的经治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安全可靠。
1996年,小细胞肺癌(SCLC)二线治疗药物拓扑替康问世,此后的几十年里,在二线治疗上小细胞肺癌再无新药上市。
今日,美国FDA宣布批准PD-1抑制剂Keytruda(pembrolizumab)一线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结直肠癌患者。这是结直肠癌领域首个获批的一线免疫药物,此次获批是基于Keynote-177研究,结果表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mPFS达16.5个月!在MSI-H/dMMR型结直肠癌一线免疫治疗领域,除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外,还有双免联合方案O+Y,该组合一线治疗MSI-H/dMMR型mCRC的研究也在ASCO会议上更新了随访数据,ORR达69%,CR为13%,疗效也不容小觑!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看一下两款免疫治疗方案一线治疗mCRC的具体情况吧!
日本药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针对pexidartinib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发布了一份否定意见。该MAA申请批准pexidartinib用于存在严重的发病率或功能限制且不适合手术改善的有症状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人患者的治疗。在欧盟,EMA之前已授予pexidartinib治疗TGCT的孤儿药资格(ODD)。 在美国,pexidartinib治疗TGCT的新药申请(NDA)正在接受FDA的优先审查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liquid biopsy in oncology”的综述报告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们深入分析了循环肿瘤DNA和肿瘤液体活检的研究进展;如今利用分析循环肿瘤DNA(ctDNA)来检测及监测癌症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揭示了该技术在诊断测试中的能力,ctDNA液体活检在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癌症中的诊断、特性分析及管理中的全部潜力将通过评估临床实用性的介入性临床试验来揭示,这篇综述报告汇总,研究人员讨论了ctDNA液体活检在癌症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临床应用的前景。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家族中恶性程度很高的一种亚型,约50%~70%的SCLC患者对初始化疗有反应,但大多数的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及耐药。截至目前,FDA批准的唯一可作为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方案的药物是拓扑替康,但是其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6至8个月。 Lurbinectedin
日本药企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近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用医药产品委员会(CHMP)针对pexidartinib的上市许可申请(MAA)发布了一份否定意见。该MAA申请批准pexidartinib用于存在严重的发病率或功能限制且不适合手术改善的有症状腱鞘巨细胞瘤(TGCT)成人患者的治疗。在欧盟,EMA之前已授予pexidartinib治疗TGCT的孤儿药资格(ODD)。
今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百济神州旗下PD-1抗体新药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提交一项新适应症上市(sNDA)申请,并获得受理。此次为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在中国提交的第五项上市申请,此前,该药已在中国获批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尿路上皮癌,其首个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适应症则在今年4月提交。一周前,该药第二项针对一线NSCLC患者的sNDA刚获得CDE受理。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是一款人源化lgG4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巨噬细胞中的FcγR受体结合。目前,该药共有16项注册性临床试验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开展,其中包括12项3期临床试验,四项关键性2期临床试验。 根据百济神州公告,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的注册进展如下:
2020年6月19日,中国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三生制药宣布,旗下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国健”)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商品名:赛普汀?)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获批的首个适应症为和化疗联合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
随着肿瘤精准治疗的兴起,肝癌领域的靶向及免疫药物层出不穷,最近十年称得上是肝癌治疗领域的大爆发。从全球情况来看,针对肝癌适应症的药物研发仍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除了已获批的进口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等外,国产药企也在奋起直追,处于国内PD-1研发第一梯队的君实(特瑞普利单抗)、恒瑞(卡瑞利珠单抗)、信达(信迪利单抗)、百济(替雷利珠单抗)等企业都开始围绕肝癌适应症进行布局;此外,部分企业也在小分子靶向药领域布局肝癌用药的研发,如泽璟制药(多纳非尼)、基石药业(Fisogatinib)、众生药业(ZSP1241),和广生堂(GST-HG161)。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国产药物开始频繁登上国际舞台,星光熠熠!作为肝癌大国,中国在肝癌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也可以说是肝癌治疗领域的风向标!今天,小编就梳理一下目前肝癌领域国产在研药物现状,也是从侧面带领大家看一下肝癌治疗领域未来
食管癌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肿瘤,全球有一半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在中国(>90%为食管鳞癌ESCC)。此外,我国70%的食管癌患者在初诊时已发展为局晚期或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放化疗治疗的疗效也不尽人意。在过去几十年,只有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这两种化疗一线治疗药物,治疗方案极为单一,而且带来的中位OS不到一年,二线治疗的方案也很少,所以有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然而,随着食管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在2019年的异军突起,食管癌免疫治疗的时代大门被轻轻推开,随着FDA,NCCN指南,CSCO指南及NMPA的获批,PD-1抑制剂治疗食管癌已经全面进入临床实践阶段,给更多患者带来“治愈”的可能!
以突变基因为治疗靶点的精准靶向治疗,为肺癌患者的疗效提升做出重要贡献,而其中,ALK融合靶点以其绝对的中位长生存时间而被称为“钻石突变”。然而药物的优化还在继续,2020年5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诺华二代ALK抑制剂塞瑞替尼新适应症,用于ALK阳性的晚期和转移性NSCLC患者,入局一线治疗(受理号:JXHS1900008),为ALK阳性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昔日的二线药物携更高的PFS和OS时间冲击传统一线用药[1],风云际会下,ALK的治疗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人雀跃以待。为此,我们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青岛市肿瘤医院马学真教授、潍坊市人民医院于国华教授做客直播间,就ALK治疗格局进行专题。
BerGenBio是一家总部位于挪威、致力于开发新型选择性AXL激酶抑制剂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公布了来自II期试验(BGBC008)第1阶段队列B的阳性数据。该队列正在评估AXL激酶抑制剂bemcentinib联合默沙东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先前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抗PD-1疗法或抗PD-L1疗法)期间确认疾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该研究的第二阶段正在招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