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癌种,肺癌中的非小细胞肺癌有部分病人的基因突变是EGFR或ALK,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肺癌中肺腺癌有一种基因突变叫ALK突变,ALK被称之为钻石突变,因为针对这个突变有很多的靶向药物。
乳腺癌为全球妇女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达138.4万,约45.8万患者死于乳腺癌。我国每年约有16.9万女性患乳腺癌,是女性第二位最常见恶性肿瘤。
根据休斯顿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报道,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治疗高度恶性、通常致命的前列腺癌的新方法,他们找到了一种新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癌中两个主要的信号通路。药物开发领域的Robert L. Boblitt荣誉教授Ruiwen Zhang博士与药学副教授Wei Wang博士一起完成了这项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上。
Blueprint Medicines今日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举办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其在研特异性RET受体抑制剂BLU-667与osimertinib(阿斯利康的Tagrisso)联用,治疗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两项临床概念验证试验的积极结果。该试验结果同时也在《Cancer Discovery》上获得发表。在两项试验中,该组合疗法克服了以往在标准疗法中产生的由于RET融合而引起的难治性,并使肿瘤细胞显著减少。
免疫治疗的问世给癌症治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尤其是在肺癌治疗领域,随着新驱动基因的发现和联合治疗的深入尝试,大量临床研究结果相继问世,肺癌治疗也向纵深发展。
9月12日,药监局受理了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俗称K药)联合化疗一线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上市申请,最快年底获批,这将成为首个登陆中国的免疫联合疗法,可降低50%死亡率。
2018年9月25日,广州——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爱博新IBRANCE(哌柏西利,palbociclib)于9月25日在广州开出全国首日处方。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五家医院为乳腺癌晚期患者开出CDK4/6抑制剂处方,正式开启我国晚期乳腺癌治疗“CDK4/6激酶抑制剂与内分泌治疗”联合用药时代。这也标志着我国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治疗领域结束了近十年来没有突破性创新疗法的局面。
请问专家,有些肺癌病人使用靶向药物可以长期获益,有效期达到2年甚至3年,在庆幸的同时仍心怀忐忑。如何才能及早发现靶向药物可能的耐药迹象?如果发现了之后是否有什么应对策略?
在国际肺癌研究协会( IASLC )第19届世界肺癌大会新闻节目上发表的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药物entrectinib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53名可评价为有反应的患者的反应率为77.4 %,平均反应时间为24.6个月。该试验包括基线时未经治疗和治疗的脑转移患者。在20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中(占登记患者总数的37.7 % ),脑转移反应率为55 %。在30例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癌症控制的中位时间(称为无进展生存期或PFS )为26.3个月;在基线时出现脑转移的患者中,PFS为13.6个月。
9月14~16日,第12届国际肝癌协会(ILCA)年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会上公布了瑞戈非尼的关键性RESORCE试验的最新数据,该研究中国PI为八一医院的秦叔逵教授。
自从2014年至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5种PD-1/PD-L1抗体药物上市,他广谱的抗癌作用,持久性和低毒性,使得免疫治疗确实为肿瘤患者带来了切实的新希望,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治疗方法。
期待了这么久,风靡全球的PD-1抗体KEYTRUDA终于达到患者手中。
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1],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7200万女性接种了HPV疫苗。随着HPV预防性疫苗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迅速普及,安全性成了广大女性关心的首要问题。而部分不良媒体却看准商机,将疫苗的不良反应夸大其词,趁机播散谣言,博人眼球。
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的问题,这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