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占美国新诊断癌症的1.1%。中位发病年龄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90%的CLL患者将在诊断后5年存活,约82%将在诊断后10年存活。大多数患者(70%~80%)在诊断时不需要抗cll治疗,根据疾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至首次治疗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
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机制可分为EGFR依赖性耐药和非EGFR依赖性耐药机制,耐药突变包括EGFR苏氨酸至C797S突变、c-MET扩增、HER2突变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其中,HER3(又称ERBB3)是HER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的一员,通过多种机制诱导TKI耐药。HER3过表达导致EGFR突变细胞中存在MET基因组扩增,而形成EGFR-TKI耐药。
欧洲肺癌大会(ELCC)是肺癌领域受业界关注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2023年ELCC于当地时间3月29日~4月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线上举行。今年ELCC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樊旼教授、陈佳艳教授团队公布的一项前瞻性II期研究显示,阿美替尼序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在颅内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有效率达到100%。
EGFR TKIs+安罗替尼在一线EGFR TKI治疗进展缓慢或局部进展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有意义的临床控制率,安全性也可控。
卡瑞利珠单抗+famitinib在PD-L1 TPS≥1%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且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该联合方案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贝伐珠单抗引起的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疗的。SAiL 研究中,85% 的高血压得到了解决或者改善,89% 的患者在出现高血压事件后持续贝伐单抗的治疗,只有 4% 的患者需要因此而永久停用。
HER2+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 20%~25%,由于预后差?度被称为“最凶险的乳腺癌”。随着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ADC 药物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等抗 HER2 药物的应?,HER2+ 乳腺癌患者正?在治愈和康复的道路上。最近,承载着万千患者的期待,T-DM1 成功跻身 2023 年医保?录名单,意味着中国 HER2+乳腺癌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在迈? 2023 年后将实现更?可及, 正式开启HER2+乳腺癌ADC 治疗新时代。
III 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异质性极高的患者群体,肿瘤大小(T1-4)及淋巴结受累情况(N0-3)差异很大,从而导致其生存、预后、疾病负荷及治疗方式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其中 EGFR 阳性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 III 期不可切除肺癌中获益不明确。
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棘手、预后差,且多数为广泛期(ES-SCLC)、肿瘤分期晚,化疗时代持续长达三十余年,疗效有限。IMpower133研究首次将免疫治疗成功引入ES-SCLC一线治疗,带来长生存获益。2020年2月,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ES-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重塑临床格局。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针对特定信号通路和驱动因子的靶向治疗已成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式,肺癌也由此进入精准治疗的新时代。本期特别邀请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盘点中国肺癌靶向治疗新药进展。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dostarlimab-gxly(Jemperli)治疗含铂方案治疗中或后进展,且不适合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经FDA批准检测确认为错配修复缺陷(dMMR)复发性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成人患者。
3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准许加速批准 retifanlimab-dlwr用于治疗转移性或复发性局部晚期的默克尔细胞癌(MCC)成人患者。
前列腺癌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方案。新兴的针对PSMA的放射性配体疗法,例如177Lu-PSMA-617、177Lu-PSMA-I&T等将极大地提高前列腺癌的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3年3月1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用于≥1岁且需要全身治疗的BRAF V600E突变型低级别神经胶质瘤(LGG)儿童患者。此外,FDA还批准了这两种药物的新口服制剂,适用于无法吞咽药丸的患者。此次批准主要基于CDRB436G2201研究。
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以下简称“莫博赛替尼”)于2023年1月10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进入中国,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且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ADC药物凭借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被誉为“生物导弹”,在乳腺癌精准治疗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并引领了HER2+乳腺癌早期辅助治疗以及晚期二线及后线诊疗模式的变革。T-DM1是首个在中国获批用于乳腺癌治疗的ADC药物,并在2023年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将为更多中国HER2+乳腺癌患者带来希望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