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言,当你基因检测发现EGFR、ALK等驱动基因阴性时,意味着你可能无法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幸运的是,免疫治疗为你打开一扇窗。目前已经有多款PD-1/PD-L1单抗以及联合方案获批用于治疗刚确诊的肺癌患者。在众多药物以及方案中,究竟如何选?化疗可否去掉?PD-1还是PD-L1单抗更好?希望今天文中提到的免疫加减法,能够疏解您心头的问号,助您免疫之路乘风破浪!
近日,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发表了题为《Theclinicalpipelineforcancercelltherapies》的研究报告,就目前全球癌症细胞治疗研发管线、临床试验以及真实世界数据进行了分析。
恶心、呕吐是癌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有不少患者在后台给科普君留言,医生让他吃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来缓解呕吐,这让他很是困惑,医生是不是开错药了?
手术切除对少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潜在治愈作用,但仍有大约40%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第一年内复发[1]。
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6月4日至8日在线上召开,作为肿瘤学界内影响力最大的国际肿瘤会议之一,吸引了众多肿瘤专家学者的目光。本次2021ASCO鼻咽癌专场,医学界肿瘤频道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胡超苏教授、应红梅教授、周鑫博士、区晓敏博士和许婷婷博士,为我们解读2021 ASCO鼻咽癌领域的几项重要研究。
临床研究中,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时间通常是2年(35周期),2年后患者停止治疗。 停止治疗后,有多少患者会复发? 复发后再次接受免疫治疗是否有效? 具体疗效如何?
随着DS-8201、Trodelvy等的陆续成功,ADC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在本次的ASCO 2021大会上陆续报道了4款ADC新药在乳腺癌上的研究,HER2阳性、TNBC均有涉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同为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可谓是一对“死对头”,尤其在肝胆领域,虽然都已获批肝癌二线单药治疗,但关于二者的疗效比较却从未停止过。在刚刚结束的ASCO会议上,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数据终于公布,且显示出了不俗的疗效。此前,CheckMate-459研究也公布了纳武利尤单抗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两项研究的具体数据。
传统化疗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告别化疗一直是众多肿瘤患者和医生的心愿。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化疗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在现阶段化疗仍无法完全被取代。例如,在中国高发的食管鳞癌治疗中,化疗仍扮演着“基石”的角色,目前获批的一线免疫疗法均需要联合化疗使用。
激素受体阳性是乳腺癌中占比最高的分子亚型。内分泌治疗药物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药物,近几十年来不断有新的研发进展。
PatritumabDeruxtecan(U3-1402)是日本第一三共制药研发的HER3抗体偶联体药物,由HER3单抗Patritumab通过四肽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Deruxtecan(Dxd)偶联而成。高达80%EGFR突变NSCLC中存在HER3表达,HER3是治疗EGFR突变NSCLC的潜在靶标。在肿瘤组织中,U3-1402与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HER3结合形成复合物,四肽连接子被溶酶体内的组织蛋白酶裂解,释放出Dxd,从而导致DNA损伤和细胞凋亡。
膳食营养状况、体重变化、体力活动状况及吸烟饮酒等个人生活方式与肿瘤转移复发、无病生存率和病死率高度相关,而我们却熟视无睹。 既然癌症已经逐渐被当作慢性病来治疗,不妨我们将它细分归类为慢性生活方式型疾病。从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开始,逐步控制病情,慢慢回归正常生活。互助君和大家一起用科学的生活方式“云生活”一天吧~
“抗癌良药”、“抗癌神药”、“祖传偏方”……这些广告常常出现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只要你在网络上搜索与癌症相关的信息,一些保健品推荐就会自动弹出。
近10年来,由于科学家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上的“异军突起”。
说到脂肪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6月3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其医院微信公众号分享了一位公交车司机患上脂肪肝的案例。
癌症复发是指经过积极治疗后,被控制住的癌症重新在原发器官上出现,或者癌症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迁移到其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有些癌症,会在初次治疗过后的几个月或几年后复发。造成癌症患者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