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南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一种新的计算药物筛选策略与实验室实验相结合,发现最初为治疗淋巴瘤而开发的化疗药物普拉曲沙(pralatrexate)有可能被重新用于治疗COVID-19。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2月31日发表在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novel virtual screening procedure identifies Pralatrexate as inhibitor of SARS-CoV-2 RdRp and it reduces viral replication in vitro”。论文通讯作者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Xiaochun Wan和Yanjie
癌症转移是癌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乳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式以破坏性手术即切除转移骨肿瘤为主,骨关节缺损应用骨水泥+内固定或金属植入物替代以重建骨骼力学支撑及关节功能,但无法解决肿瘤复发及内植物失败等。聚焦这一临床需求及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瓶颈”难题,亟需研发新型的多功能生物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原发/转移肿瘤,而且可
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近日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复发肝癌微生态系统的单细胞全景分析”,首次揭示肝癌原发肿瘤和早期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生态系统存在显着差异。
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近日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复发肝癌微生态系统的单细胞全景分析”,首次揭示肝癌原发肿瘤和早期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生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肿瘤细胞对这类疗法的耐药性是阻碍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控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行充分鉴定。
近日,国际知名免疫学期刊欧洲免疫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在线发表阿可拉定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成果 “Icaritin inhibits PD-L1 expression by targeting IκB Kinase α” (DOI: 10.1002/eji.202048905)。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肿瘤细胞对这类疗法的耐药性是阻碍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控制肿瘤细胞对T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行充分鉴定。
作者:云天 天然产物是药物开发的巨大源泉,如紫杉醇、依托泊苷、喜树碱、长春新碱等诸多天然药物已经成功进入临床应用。山竹是在热带气候中种植生长的长青果树,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我国华南地区均有分布,其果皮是
北京协和医院张烜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药学院联合,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研究进一步应用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手段,国际上首次将光控“开关”分子应用于CAR-T中,实现CAR-T的精确调控以减少不良反应炎症因子风暴。近日,系列研究成果发表于风湿病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风湿病学年鉴》(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
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是一种抵抗细胞应激的转录因子,被多种癌症利用来驱动增殖、生存、入侵和转移。细胞核中的HSF1丰度是癌症严重程度、治疗耐药性和缩短患者生存期的预后指标。 HSF1基因发生扩增,细胞核HSF1丰度在前列腺癌,特别是在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uroendocrineprostatecancer,NEPC)中明显增加,目前尚无治疗方案。尽管HSF1作为一系列癌症的治疗靶点得到了遗传学上的验证,但一种直接的、选择性的小分子HSF1抑制剂尚未得到验证或开发用于临床。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直接的HSF1抑制剂,即直接靶向HSF1抑制剂(DirectTargetedHSF1InhiBitor,DTHIB)。相关研究结果近期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Discovery上题为“MetastasisandimmuneevasionfromextracellularcGAMPhydrolysi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细胞躲避宿主机体免疫防御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癌症的新型疗法。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Chemistry上题为“SelectionofDNA-encodedchemicallibrariesagainstendogenousmembraneproteinsonlivecell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够靶向活细胞膜蛋白的新型药物发现方法。
近年来,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走高。甲状腺结节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体检报告上,“甲状腺癌将被剔除出重大疾病”的说法也多次在社交媒体刷屏。与此同时,对于这种“懒癌”过度诊断的风险也在持续引起关注。过度诊断意味着,一些亚临床疾病,如果没有通过检测手段发现,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近年来,许多大规模全基因组研究表明,从人类和小鼠基因组转录而来的大量RNA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但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认为在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许多lncRNA以组织特异性或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表达,参与多种基因调控通路。
1986年,日本细胞生物化学者KazumitsuUeda发现,一种名为ABCB1的蛋白可以将多种化疗药物从一些癌细胞中转运出去,使得它们对治疗产生抵抗性。在过去的35年里,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一直是个谜。
大多数生物都需要氧气来生长发育。即使是癌性肿瘤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肿瘤在缺氧的情况下,会很容易地长出新的血管,为生存创造新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