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黄医药1类新药「索凡替尼胶囊」的上市申请(相关受理号为CXHS1900034)进入行政审批阶段,这意味着继呋喹替尼之后,和黄医药第二款新药即将在国内获批上市。
作为针对癌症潜在遗传原因精准治疗的范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开发跨越了多种癌症类型,最显著的是用于携带BRCA突变的卵巢癌和乳腺癌患者,对于其它癌症以及非肿瘤疾病也显示出了治疗潜力。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无论是“T+A”方案获批肝癌一线还是“O+Y”获批肝癌二线,亦或是首个国产PD-1卡瑞利珠单抗获批肝癌适应症,这些无一不是在向我们说明,肝癌治疗免疫治疗时代步入正轨!那么,靶向治疗呢?在这一年里,我们甚少听到关于靶向药在肝癌治疗中的消息,这又是否代表着肝癌治疗靶向治疗已不再与之前一样重要了呢?
所幸的是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肿瘤产生的罪魁祸首——驱动基因,是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耐药相关的重要基因。找到驱动基因后癌症的治疗可谓事半功倍。
2020年已接近尾声,又到了回顾、总结和展望的时候。2020年,晚期肝癌系统治疗领域可谓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T+A”方案的获批更称得上是里程碑事件。新兴免疫治疗因此成为晚期HCC治疗方案中大放异彩的“救命稻草”,逐步走入正轨。那今天,我们就对过去一年肝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进行简单回顾。
随着医保谈判的结束,四大国产PD1凭借价格和适应症的优势成功打败国外竞品,争相进入患者的视野。2020注定是中国抗肿瘤创新研究史上取得丰功伟绩的一年。
据有关数据显示,肝癌患者5年自然死亡率达95%以上,全球年超过70万人患此病,其中50%以上的发生在我国。而肝癌的治疗手段众多,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在单个科室看来很难做出决策。伴随生物医学、影像医学、介入医学及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新的肝癌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的诞生——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多学科诊疗团队。
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70%~80%,是乳腺癌中占比最大的亚型。相较于传统的内分泌治疗药物,CDK4/6抑制剂(CDK4/6i)治疗可使生存期翻倍,是乳腺癌领域的新贵产品。在2020版《CSCO乳腺诊疗指南》中,CDK4/6i联合内分泌治疗更是成为绝经后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I级推荐。然而,虽然目前FDA已经批准三款CDK4/6i上市,但国内上市仅有哌柏西利一款,近乎“垄断”的地位、高昂的价格,广大的患者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哌柏西利一枝独秀的地位近日,礼来乳腺癌新药阿贝西利片在国内的上市申请进入“在审批”阶段,有望于近期获得批准;而2020年12月18日,齐鲁制药的哌柏西利胶囊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CDK4/6i仿制药。中国CDK4/6i市场逐渐完善,也意味着患者将获得更多的选择和更“亲民”的价格。
一年一度的元旦+圣诞“双旦”季即将来袭!但感受节日氛围的同时,小编刷着新闻,看到不断弹出的最近各大地区爆发的新增新冠病例,不禁感叹又到了新冠肺炎病情的爆发期。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体型消瘦,即使生病前身材魁梧,患病后也会逐渐消瘦,体重下降,所有癌症也称为消耗性疾病。
靶向在前,免疫在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轮番上阵,彻底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仅5%的魔咒。
近几日,央视新闻微博发表了一个关于“我国宫颈癌呈年轻化趋势”的话题,并迅速登上热搜,让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宫颈癌患者群体中。视频指出了我国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出现了年轻化现象。
加快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建立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近些年,伴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越来越多的全球创新药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大力鼓励医药创新,提升新药引进速度,净化营商环境等背景下,中国医药市场越来越受到跨国药企的青睐——他们纷纷在华设立工厂、加大科研投入等,与此同时,如何将更多创新药快速推广至市场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也是药企巨头们密切关心的。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许多不同的组织中有普遍表达,并且其过表达已被认为是多种癌症类型的基因驱动因素。目前已经发现HER2在乳腺癌、胃癌、结肠癌和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高度表达。即使曲妥珠、帕妥珠单抗等一线药已经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但耐药问题仍然是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新型抗HER2靶向疗法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一胖毁所有,这话一点不假,只有胖过的人才会懂。
日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阿斯利康第三代EGFR抑制剂Tagrisso(osimertinib)作为具有特定类型的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个辅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