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A)是一种罕见但高度侵袭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疾病特征兼具肝细胞癌(HCC)和胆管癌(CCA)。患者的总体预后仍然较差,中位总生存期仅为9个月。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而肝移植(LT)并没有显示出比手术切除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不能切除的病例,非手术治疗选择包括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射栓塞术或全身化疗,但目前仍然缺乏可靠的疗效数据。至于系统治疗,较小的系列研究显示了铂类化疗(如吉西他滨/顺铂)优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索拉非尼),但没有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由于缺乏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方案,且不存在标准化的治疗方案,cHCC/CCA患者通常采用个体和部分试验性的治疗方法。
EGFR21奥西替尼耐药后,基因检测还是EGFR21突变和18突变,患者不能承受化疗,应该怎么办?
近年来,肿瘤的治疗不再禁锢于传统手术和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例如KRAS、TP53等“不可成药”的靶点仍没有有效的靶向药。而PROTAC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靶点从“无成药性”变成“有成药性”。传统的靶向药需要与目标蛋白(通常是其活性位点)牢固结合,由于PROTAC蛋白质降解剂仅需与目标蛋白弱结合便能对其进行特异性“标记”,因此PROTAC降解剂可能解决目前“不可成药”的约80%蛋白质组。对不能进行传统靶向治疗的患者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白细胞或会促进脑癌组织死亡。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大量的脑癌组织死亡或与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下降直接相关,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成年人群中常见的致死性脑癌。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Ametastasismapofhumancancercelllin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Broad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绘制出了人类癌细胞系的转移图谱。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阐明癌症的转移机制并开发出有效预防癌症转移及癌症治疗的新型疗法。
复发转移一直是肺癌患者的关注重点,甚至有许多患者已经变成“惊弓之鸟”,一听到或一看到“复发转移”的字眼,就条件反射的浑身绷紧。癌细胞卷土重来,的确是件不幸的事,但复发转移的发生定不是忽然“从天而降”的,而是你做了什么,为癌细胞助力!
转眼已经入冬 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反复 肺癌患者必须提高警惕 打响“严防感冒”保卫战!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广泛浸润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综合症及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其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伤,即CRAB症状:包括血钙增高(Calcium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disease),以及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等。
肥胖已被证实与10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以及更差的预后和生存率有关。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一些驱动肿瘤生长的肥胖相关过程,如代谢变化和慢性炎症,但对于肥胖和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详细理解仍不充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近日确定了一种潜在的诊断标记,可以帮助预测宫颈癌患者对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标准治疗产生反应的可能性。
日达仙:一种胸腺多肽——thymalfasin(thymosinalpha1)的人工合成品
近年来,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EGFR或ALK等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从《我不是药神》到推动药品管理法案的修订,越来越多关于海外药品上市和监管的积极地信号传来,但必要的临床试验监管是省不了的,因此国外上市的新药到国内上市,仍旧有一定的时间要等,海外可用药物也一直是广大肿瘤患者及家属关注的热点。
12月11日,CDE突破性疗法栏目更新,拟将合源生物「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注射液」纳入突破性疗法程序,拟定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月10日,阿斯利康与合作伙伴第一三共制药在2020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上公布了注册II期试验DESTINY-Breast01的最新结果。数据显示,Enhertu(trastuzumabderuxtecan)在先前接受过2种或多种HER2靶向方案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继续显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疗效和持久缓解。特别是,探索性分析显示,估计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在18个月时存活,这是令人鼓舞的里程碑式的生存数据。
在乳腺癌老年患者中,由于这一年龄组中激素受体(HR)阳性肿瘤比例的增加,肿瘤的侵袭性可能更低。因此,对大多数老年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的标准治疗是辅助全乳放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然而,对于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人群,能否减免放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