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分子,其或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尽管该项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相关研究结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或能利用维生素B6来加速细胞分裂从而生长,因此,通过限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癌症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卵巢癌中鉴别出了一种特殊蛋白,其或能促进大脑功能下降及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患者如何对潜在的靶向性药物产生耐受性;在癌症进展过程中加入另外一种名为FGFR抑制剂的药物或能有效使得癌细胞对最开始的药物变得敏感。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名为MYC和TWIST1的促癌基因或能“拉拢”机体免疫细胞促进癌细胞扩散,阻断这一关键步骤或能有效抑制癌症进展,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临床研究者识别出患者发生癌症转移的风险,从而就有望帮助开发抑制癌症转移的新型疗法。
时至今日,癌症依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难题。除了现有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外,科学家们在不断尝试各种新的策略,比如: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以及各种联合疗法。这些方法虽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其往往需要借助于各种纳米材料;材料在体内长期积累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以及靶向性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基因疗法和免疫疗法虽然能够解决纳米材料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但是其技术操作复杂以及治疗成本昂贵,依然使大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帮助机体皮肤抵御有害物质或感染的特殊抗体或在慢性组织炎症期间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当皮肤暴露于慢性炎症中时,皮肤抵御环境攻击的一种防御性机制或能促进肿瘤不断进展。
EGFR突变一直是免疫治疗的禁地,这些肺癌患者用PD1/PDL1治疗除了疗效差,还容易出现超进展、毒性加重等负面情况,迫使EGFR患者无缘使用备受青睐的免疫新疗法。但,凡是都无绝对,近期外网报道了一例EGFR患者用PD1治疗后竟然神奇逆转病情,肿瘤明显缩小。究竟该患者有什么特别之处?PD1与EGFR之间又有何蹊跷可言?一起看看。
新年伊始,为推动肺癌多学科交流与进步,中国医药教育学会邀请了50位肺癌领域内不同学科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意见领袖,于2020年1月11日在福州市成功举办了“2020中国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论坛”,这是2020年开年以来的第一个全国III期肺癌高峰论,也是规模最大、学术影响力最广的III期肺癌学术盛会。本次大会就免疫(联合)治疗在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的现状、进展、争议等开展讨论,注重研究与临床实践并重,协各方之力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共同推动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化诊疗发展。
肿瘤的发展及治疗手段对机体的影响均会产生系统的功能障碍,如淋巴水肿、深部静脉血栓、脊髓损伤等。这些后遗症不仅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在精神上也打击着患者,此外过大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加重了系统功能的紊乱。如此形成一个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这天,民间讲究吃饺子,其寓意“送行饺子迎风面”,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吃饺子在小年,除夕夜等节日更是盛行。
癌性疲劳,又称CRF,是觅友抗癌路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疲乏无力——这个看似无关痛痒的词,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其中的“痛”。那种腿脚酸软、浑身没劲儿,感觉整个身体往下沉的无力感,是另一种“濒死”体验,只有肿瘤患者才有切身体会。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癌症诊疗合作定点医院”等全国癌症专病医院,2010-2011年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5年后的生存率为66.4%,较2009-2010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此次为第5次计算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持续呈现改善倾向。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癌症诊疗合作定点医院”等全国癌症专病医院,2010-2011年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5年后的生存率为66.4%,较2009-2010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此次为第5次计算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持续呈现改善倾向。
休斯敦大学的Akay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研究小组报告说,他们改进了先前在实验室中开发的微流脑癌芯片。新型芯片允许多次同时给药,并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进行大规模的药物反应平行测试。
患者的成年细胞,然后对其进行“解码”,以产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该干细胞能够形成人体的任何细胞类型,包括血细胞在内。不幸的是,这些iPSC也有可能发育成癌细胞。因此研究人员将工作重心重新集中在制造造血干细胞(HSC)上,造血干细胞不能制造任何类型的细胞,但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血细胞。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