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一直是免疫治疗不可触碰的“死角”,疗效低不说,还容易引起超进展等不良事件。不过,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近期SCI就发表了一篇EGFR突变成功用O药治疗长达2年以上的案例,不仅长效,而且安全!重点是,患者的PDL1表达还是阴性。到底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亮眼的疗效?难道EGFR不能用PD1的咒语即将解除?今天就给大家分析这个案例及一篇新研究报道,看看PD1治疗与EGFR之间的奥秘。
TARISBio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变革性疗法治疗致衰性泌尿系统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TAR-200治疗治疗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Ib期临床研究(NCT03404791)2个完全患者入组队列(n=20)取得了积极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数据。研究中,在疾病确诊至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期间对患者给予TAR-200治疗。结果表明,在膀胱切除术后的最终组织病理分析中显示出强烈的抗肿瘤反应、耐受性良好、无可检测的全身药物暴露或相关不良事件。
FLT3又叫CD135,在人体中由FLT3基因编码,在许多造血母细胞的表面表达,FLT3信号对造血干细胞和造血母细胞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FLT3与其配体结合后会发生二聚或者自磷酸化,激活JAK-STAT、PI3K和MAPK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
根据咸达数据,近一周(2019.7.8-7.14)1个新药的生产申请审评完毕;13个新药申报临床已获CDE承办;8个新药申报上市已获CDE承办;15个品种提交一致性评价申请。
近日,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参与抗白血病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过程,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Cell上,未来有望帮助开发治疗白血病的新型疗法;文章中,研究人员重点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进行研究,AML是一种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这类疾病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加拿大每年大约有2000人会被诊断为AML,即使患者进行化疗和骨髓移植后,具有特定遗传特质的患者的预期寿命也不足三年。
到底吃啥干啥才得癌,在互联网上似乎一直是各国各路野生养生专家热爱的话题。然而众说纷纭,有没有点可靠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是《我不是药神》里的经典台词,也是癌症患者的真实写照,对于一部分肺癌患者来说,昂贵的治疗费用夺去了他们生存的希望。谈到肺癌时,除了疾病的严重性让人不寒而栗,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治疗费用也让人备受困扰。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有望被“4+7”政策打破。在抗癌药中原本价格已经相对亲民的肺癌EGFR一代靶向药物吉非替尼,自“4+7”政策落地后,降幅高达76%。作为唯一入选的原研肺癌靶向药,这样的降幅前所未有,持续使用吉非替尼1年的花费由原来的3万元降到了只需6564元,再经过医保报销后,每盒的费用低至几十元到二百多元! 北京觅友@老八路就是“4+7”带量采购政策的受益者。4月份政策落地时,她就购买了第一盒价格为547元的吉非替尼,报销后只需自费一百元左右。她不禁感叹到,“政策就是好呀,3月份的时候买吉非替尼一盒还要2000多,一下子就降到这么便宜”。 吉非替尼、培
KuraOncology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学精准药物的开发。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和欧洲专利局(EPO)已授予新型靶向抗癌药tipifarnib新的专利,这是一种强效、选择性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开发,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学适应症的治疗,包括一项针对HRAS突变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注册指导临床试验。
TARISBio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变革性疗法治疗致衰性泌尿系统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TAR-200治疗治疗肌肉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Ib期临床研究(NCT03404791)2个完全患者入组队列(n=20)取得了积极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疗效数据。研究中,在疾病确诊至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期间对患者给予TAR-200治疗。结果表明,在膀胱切除术后的最终组织病理分析中显示出强烈的抗肿瘤反应、耐受性良好、无可检测的全身药物暴露或相关不良事件。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PD-L1肿瘤免疫疗法Imfinzi(durvalumab)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孤儿药资格。
当一个健康的人因日常活动而疲倦时,他们的疲劳可以通过睡眠和休息来缓解。癌症相关的疲劳是完全不同的,不仅容易情绪低落,其相关性乏力程度更严重,少量的活动就会感到疲倦。此外,睡眠和休息无法完全缓解,并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对于一线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规范化治疗应当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T790M突变,对于T790M突变阳性的患者,应当考虑序贯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治疗,然而对于T790M突变阴性的患者,目前的临床选择有限,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去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特瑞普利单抗(JS001)作为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目前开展着众多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联合化疗治疗一线EGFR-TKI治疗耐药后T790M突变的NSCLC,通过临床案例,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有望成为这类患者潜在的治疗选择。
三阴乳腺癌TNBC,顾名思义就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目前针对TNBC的治疗集中在化疗,但是通常有效率只有20%,化疗产生的肿瘤耐药性,使得患者中位生存期大概为8-13个月。今年3月份,FDA加速批准atezolizumab(Tecentriq阿特朱单抗,简称T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L1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Atezolizumab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乳腺癌的免疫疗法。但是有效率依然不高。近日,Nature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由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MarleenKok团队领衔完成的TONIC试验,通过临床试验发现短期多柔比星和顺铂化疗后,可提高PD-1单抗Opdivo(O药),治疗TNBC的疗效。
卵巢癌作为女性高发癌种,近几年的治疗成长也是有目共睹,PARP抑制剂成为卵巢癌靶向的主力军,从BRCA突变到铂类敏感,从三线维持到一线维持,逐步巩固治疗地位。但对于一个庞大复杂的癌种来说,单单PARP是很难满足临床治疗需求。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目前卵巢癌除了PARP之外,还有哪些治疗靶点及靶药?
肝癌是一种全身性的恶性肿瘤,仅靠一种药物或者治疗方式都无法最大程度的杀伤肿瘤。
肿瘤医学进展迅速,近十年来随着靶向及免疫的不断进步,在多个癌种都已经在逐步取代传统化疗的地位。靶向药低毒高效,免疫PD1/PDL1则长效平稳,将这两个强强方案联合使用,势必潜力无穷。确实如此!小编今天给大家汇总十大肿瘤使用靶向+免疫达到疗效新高的研究,往后治疗再也不用担心只能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