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免疫抑制剂在中国的上市以及国产免疫抑制剂的成功研发,其在临床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带给癌症患者生命之光的同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本文以《NCCN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指南2019v2》为基础,笔者将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处理方式编译如下,以供查阅使用。
7月16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已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联合疗法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详见下表),并将于近期开展临床试验。 表1 卡瑞利珠单抗受理号及审批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广撒网”
在中国,每年肺癌新发病例达78.1万例,相当于平均每10分钟就有15人罹患肺癌。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2018年癌症报告数据预测,到2020年肺癌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将分别超过80万和70万。如何在一次次治疗中有效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7月16日,Seattle Genetics/Astellas联合宣布向FDA提交在研抗体偶联药物enfortumab vedotin的上市申请(BLA),用于接受过PD-1/L1抑制剂和铂类药物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Enfortumab vedotin凭借I期EV-101研究的结果在该适应症上获得
然而对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损伤偏大、出血量偏多、康复时间比较长。因此,医务和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出从“有创”到“微创”的治疗技术。比如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腹腔镜技术,只要在患者的肚皮上打几个“洞”,操控一下腹腔镜的机械臂就可以“轻松”地把肿瘤“切除”了,减轻术后恢复的痛苦。
今日,业内传来一条重磅消息:武田(Takeda)与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宣布,一款创新的CAR-T疗法已由学术界走向产业界,交由武田进行临床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款利用曾斩获诺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开发的CAR-T疗法,它有望为细胞疗法领域带来变革。 CAR-T疗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新型细胞免疫疗法。它的原理是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免疫T细胞,在体外经过基因改造和增殖,再输注回患者体内,对癌细胞进行杀伤。然而由于这一生产方法需要“个体定制”,因此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居高不下。为了减少患者们等待的时间,并降低他们的治疗负担,业内不少企业正在开发“通用型”CAR-T疗法,可以省去繁琐的生产工艺,随需随用。
在上周出版的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中,两项关于肺癌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来自美国与瑞典的两支科研团队分别发现,一种叫做Bach1的蛋白质能让肺癌发生转移。而一些具有“抗氧化功能”的保健品,竟可能会促进这一过程的发生! ▲一种叫Bach1的蛋白质是肺癌转移的关键分子(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两项研究之所以会得到大量关注和报道,与肺癌的巨大危害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癌症免疫疗法的先驱者美国James P Allison教授和本庶佑教授。其获奖原因是发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ICB)。近几年,使用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疗法在临床应用上大放异彩。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能够激活部分肿瘤患者的免疫效应,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个学生团队发明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新设备,可以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乳腺癌患者。该设备使用二氧化碳来驱动癌症组织冷冻探针,而不是行业标准的氩气。相关研究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工具在动物身上取得的成功。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07107
5-FU(商品名Adrucil / Carac / Efudex)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所给出的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它主要用于对抗结肠直肠癌,乳腺癌,头癌,颈癌和呼吸道消化系统等癌症。但不幸的是,多达一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对5-FU产生耐药性。这使得抑制癌细胞增殖变得希望渺茫。
卫材今天宣布,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已批准其内部开发的新型抗癌药Halaven(eribulin mesylate,甲磺酸艾瑞布林),用于既往已接受过至少两种化疗方案(包括蒽环素和紫杉烷)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个体化癌症疗法开发新锐Notable日前宣布完成B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由B Capital Group和 LifeForce Capital共同领投。本轮融资之后,该公司将寻求更大的全球化拓展并增加商业化的案例。
肿瘤患者常会出现腹泻,涉及基础病、癌症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等因素。轻则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重则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后果,从病因到治疗方案,笔者带你一一解码。
PD-1 抗体卡瑞利珠单抗二线单药治疗食管癌的 I 期研究数据突出,ORR 达 33.3%,3 级以上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仅 10%。 卡瑞利珠单抗随机、开放、化疗药对照、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究(ESCORT 研究)已经达到主要终点,即将发布的研究数据结果值得期待,或将掀开食管鳞癌二线治疗免疫新篇章。
2019年7月15日,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官网公布,PRIMA研究(ENGOT-OV26/GOG-3012)取得阳性结果。PRIMA旨在研究患者在接受含铂化疗后,使用尼拉帕利作为一线维持治疗的方案。该研究已达成主要研究终点,无论患者生物标志物状态如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除了奥拉帕利外,有望增添新的靶向药。
奥希替尼耐药是近期的热议话题,耐药机制普遍分为EGFR通路依赖型及非EGFR依赖型。多种针对旁路激活(MET/RET/ALK/BRAF等)的靶向联合研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对于EGFR继发突变型,其实除了目前关注的C797S突变外,其实还有其他EGFR位点的耐药性突变,如L718V、G724S等等。近期,一个案例报道了简单地用回1代TKI也可以治疗奥希替尼耐药,小编就趁这时机给大家讲解3代耐药后可用1/2代TKI挽救的几个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