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癌症研究领域传来一条重磅新闻:一支联合团队开发的一种新方法,能通过简单的“验血”,找到只属于癌症的DNA特征。由于这种技术的灵敏度极高,我们甚至可以只用几纳克DNA,就分辨出癌症的类型。这项研究今日也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
默沙东近日宣布,评估PD-1肿瘤免疫疗法Keytruda(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或食管胃交界部癌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KEYNOTE-181(NCT02564263)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本文亮点:低氧环境抑制肝细胞癌(HCC)细胞内YTHDF2表达;YTHDF2抑制HCC细胞增殖,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YTHDF2抑制HCC细胞的ERK/MEK信号途径;YTHDF2能够识别EGFR mRNA 3‘UTR的m6A修饰作为m6A结合蛋白发挥作用;YTHDF2能够降低EGFR mRNA稳定性在HCC细胞中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
本文亮点:SRC-3的高表达与PDAC病人不良预后相关;SRC-3的沉默能够抑制PDA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SRC-3的沉默会阻止PDAC肿瘤在小鼠模型体内的生长;SRC-3特异性抑制剂bufalin能够显著延缓PDAC肿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
我们常常强调,越早发现疾病,干预的效果越佳。癌症也是如此。然而,很多癌症患者往往在确诊时就已经进入中后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何实现癌症早筛呢?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良策。今日,《Nature》期刊给出一道“曙光”:科学家们将“液体活检”与表观遗传学、AI结合,研发出一种新的“验血”方法,能够及早的实现癌症检测和分类。
我们知道随着靶向药的应用,肺癌的耐药成为越来越常见的问题,那么在发生耐药之后,医生通常建议患者来做二次检测,很多患者时常不理解,已经做过检测为什么还要做呢?是不是过度治疗?癌症专家介绍肺癌耐药之后二次检测机制是什么?
PD-1抗体联合化疗,已经在众多三期临床试验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并陆续被各国药监部门批准上市,被众多抗癌指南收录和强烈推荐。其中,Keytruda(K药)联合化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食管癌是一种特别难治的癌症,从食道的内层粘膜开始向外生长,主要类型: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是第七大最常诊断的癌症。今年,估计美国有17,290名成年人将被诊断出患有食管癌,将有15,850人死于这种疾病。据估计,仅在2018年,全世界就有超过572,000例食管癌新病例和约508,000人因这种疾病而死亡。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201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超过90%的中国食管癌为鳞癌。
盼望着,盼望着,“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在这个全民的狂欢节来临之际,整个中国都营造出一种“买买买”的氛围。
CA(IF=245)时隔六年再次出版了全球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统计。在众多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
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体检还是就诊,患者肺部CT发现肺结节的情况非常多见,这时,很多患者都会问一连串让医生头痛的问题,我的结节有没有癌变的可能?要不要切掉?
乳腺癌术后的病理报告是反映病情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后续的治疗都是围绕病理报告展开的。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我习惯为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解读病理报告。不过,可能由于专业性较强的原因,还是有很多人不能很好的理解其内容,故在此简要介绍一下病理报告中的组成及意义。
紫杉醇为新型抗微管药物,临床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胃癌及软组织肉瘤等。近年来,通过对紫杉类药物的不断探索及制剂工艺的不断改进,研发了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紫杉醇脂质体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那么这四种“紫杉醇”都有什么区别呢?
靶向疗法是针对黑色素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其中,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的组合疗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可惜的是,一些患者会对治疗产生获得性耐药。近日,美国费城的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发现,BRAF上的一个位点对获得性耐药有影响,他们希望这一发现能导致更好的组合疗法问世。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ports》上。
11月13日,基因泰克公司表示,美国FDA已经接受了其Tecentriq?(atezolizumab)与化疗药物Abraxane(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用作为无法手术切除、PD-L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一线治疗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同时给予优先审评认定。本次的审评决定日期为2019年3月12日,优先审评的授予也意味着该待审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大进展。
今天葛兰素宣布将开始RIP1抑制剂GSK095的一期临床试验。昨天葛兰素的纽约大学合作者在《肿瘤细胞》发表一篇文章,发现另一个RIP1抑制剂GSK547在胰腺癌动物模型中延长一倍生存期、并显示与PD-1、ICOS等免疫疗法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