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癌症之中让人最为恐惧的癌症之一,每年世界估计有160万人因此而死亡,肺癌中大约85%的病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球已研发出不少致癌基因靶向新药和免疫治疗药物,这些新的治疗药物使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35个月,并且仍有很多靶向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正在研发过程中。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盘点了非小细胞肺癌的上市药物,包括EGFR(奥希替尼、阿法替尼等)、ALK(阿来替尼、色瑞替尼等)等靶向药及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那么,这些药物的全球在售情况如何?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9日报道,牛津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可以杀死癌细胞的转基因病毒。这种病毒可以同时攻击肿瘤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一种被“欺骗”以保护癌细胞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健康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鉴定出肺癌细胞能够利用一种称为SGLT2(sodiumglucosetransporter2,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蛋白获得葡萄糖。这一发现提供证据表明SGLT2可能是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科学家们可能利用它协助诊断肺部癌前病变和早期肺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11月14日的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odium-glucosetransporter2isadiagnosticandtherapeutictargetforearly-stagelungadenocarcinoma”。
肿瘤免疫治疗,有多种方式,除了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等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还有溶瘤病毒、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回输等多种方式。
2018年10月29日,全球肿瘤领域著名期刊《国际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发表了一项吃发酵乳制品和降低癌症风险相关的研究。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大约85%)和小细胞肺癌(大约15%)。microRNA是细胞内表达的一类单链非编码RNA,之前的研究发现microRNA在肺癌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铛铛铛铛,不知不觉肿瘤患者到底能吃不能吃系列已经来到了第六期啦,非常感谢各位觅友们对“能不能吃”这个专题文章的关注,话不多说,今天我们依旧会为大家奉上10种食物,看看到底能吃不能吃。
来自梅奥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已经确定了一项技术来解决基于CT的肺癌筛查中的假阳性问题。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神药,那一定是阿司匹林。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一些现有的抗癌药物中加入阿司匹林,可以增加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大约85%)和小细胞肺癌(大约15%)。microRNA是细胞内表达的一类单链非编码RNA,之前的研究发现microRNA在肺癌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癌症之所以被称作“众病之王”,是有原因的。我们之前报道过,癌细胞会胁迫正常细胞“扮演”病毒,帮助它们转移;它的耐药性也会“传染”,让诸多疗法失效。尽管人们已经开发出了许多抗癌疗法,但癌细胞却总会魔高一丈。想要攻克癌症,谈何容易?
近年来,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每年新发约2万人。黑色素瘤起源于黑色素细胞,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可发生于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容易出现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因而显得尤为重要。
在近期的分子靶点和癌症治疗研讨会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副教授ZevWainberg博士报道了一项国际临床试验结果。这项试验是用dabrafenib(一种BRAF抑制剂)和trametinib(一种MEK抑制剂)治疗36例胆道癌(BTC)和小肠腺癌(ASI)。
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史上最重要的进步之一,它将部分肺癌患者从毒副作用较大的放化疗中解脱出来。我们知道,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破坏力,而靶向治疗就是巧妙地寻找到导致肿瘤无限增殖的发动机即突变的基因,通过靶向药物破坏这些特异的发动源从而很好地控制肿瘤生长。
2018年11月17日/医麦客eMedClub/--最近成功的检查点抑制免疫疗法,催生了一股对免疫肿瘤学的热情。但只有一部分癌症患者对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治疗有反应,并且许多这些对检查点有反应的患者最终会复发。此外,CAR-T细胞形式的细胞疗法几乎没有显示出对实体瘤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