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医疗技术,现代医疗界对其认知还不够全面。人体免疫系统中细胞亚群种类复杂,有的细胞数量较少,有的不够活跃。免疫细胞治疗的基本理念就是把少量抗肿瘤细胞种子拿出来,在实验室中活化和培训,使其数量变多,抗肿瘤能力增强,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把癌细胞控制住。如果免疫细胞回输后免疫力提高会将癌症压制住,那么癌症慢慢就能消失,如果能达到一种平衡,那病人就能长期带瘤生存。
甲磺酸伊马替尼为一种酪氨酸激抑制剂产品,能够抑制Bcr-Abl酪氨酸激的活性,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的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由一家海外医药公司研发,于2002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现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准用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并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获准用于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治疗。 甲磺酸伊马替尼目前在中国仅有进口的原研药及两家中国企业生产的仿制药,随着集团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获批上市,将进一步打破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该集团表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为集团第三个获得批准生产的肿瘤科药品。 该产品的获批进一步丰富集团的产品线,有助于集团在肿瘤科领域的发展(实习编辑:庄智伟)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柳叶刀》近期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报告,欧美医学科学家团队证实,免疫学评分,可以更加有效、更精准预测结肠癌的疾病进展风险,免疫学评分提示复发高危患者,术后可辅助强烈治疗,可以有更好获益。 癌症的严重性,主要评估指标是参考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的范围。但是,这些指标在评估癌症的侵袭性和治疗后复发风险方面,还有待改善。结肠癌尤为如此。 几十年来, 人们一直认为, 患者体内的抗癌免疫反应是有益的。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肿瘤内免疫细胞浸润,可以作为很好的参考指标用于提示结直肠癌的发展规律, 因而被视为潜在的预后指标。 肿瘤内浸润免疫细胞团中具有提示肿瘤进展预后意义的免疫细胞测定,随之成为了焦点,测定方法也在不断优化。免疫学评分测试,属于这类优化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免疫组化量化测定肿瘤和浸润边缘的总T细胞(CD3+
目前,晚期NSCLC患者的三线治疗尚无标准方案,ALTER-0303试验已经证实安罗替尼在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北京协和医院的张力教授团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接受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口疮或舌头症状外,安罗替尼在其他方面都比安慰剂更佳。其结果于5月17日发表于著名肺癌研究杂志《Lung Cancer》上。
肾细胞癌是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据估计,2018年在美国将有约65340人被诊断为肾细胞癌,14970人将死于肾细胞癌。
关于帕博利珠单抗在治疗肺癌方面的研究成果,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专家John Heymach博士认为,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免疫治疗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美国 FDA 传来一条重量级消息——由默沙东(MSD)带来的 KEYTRUDA(pembrolizumab)获批治疗带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实体瘤患者,他们的病情在先前的治疗后都出现了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 FDA 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MSI- H 与 dMMR 是两种常见的遗传异常,含有这两种变异的肿瘤,细胞内的 DNA 修复机制往往会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带有这些异常的肿瘤分布非常广泛,可出现在结直肠、子宫内膜、胃肠道、乳腺、前列腺、膀胱、甲状腺等多个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癌症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其中肺癌、肝癌和胃癌是患病人数最多的三类癌症。2008年有76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到1310万人以上。
一种创新化疗能有效地治疗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对于这种预后极差的癌症,这款化疗竟能延长患者生命长达20个月!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患者中80%-85%是非小细胞肺癌,其中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是NSCLC中一个独特的亚型,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3%-5%,是一种非常凶险的肺癌亚型。患者平均年龄比较低,中年是疾病高发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大多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患病将造成整个家庭的灾难。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响应不理想,并伴有复发风险高、脑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等问题。
近日,杰华生物宣布,原创生物新药—“乐复能”正式完成国家药监局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的注册申请,杰华生物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已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国药证字S20180001)和药品注册批件(国药准字S20180002),宣告杰华生物研发的第一个生物新药经过18年漫长的实验室研发测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国家药监局的审评审批,终于获得批准上市。 “乐复能”是通过独有基因技术平台研发的非人体天然存在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公司独家命名该蛋白分子英文名为Novaferon,属于NCE类药物(New Chemical Entity),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批准“乐复能”使用全新的新型治疗性蛋白通用名: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注射液(Recombinant Cytokine Gene Derived Prot
瑞士制药巨头罗氏(Roche)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美罗华(Rituxan,通用名:rituximab,利妥昔单抗)用于中度至重度寻常型天疱疮(PV)成人患者的治疗。 此次批准,使Rituxan成为FDA批准治疗PV的首个生物疗法,标志着PV临床治疗方面60多年来首个重大进展。之前,FDA已授予Rituxan治疗PV的优先审查资格、突破性药物资格、孤儿药资格。 Rituxan是一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靶向结合正常和恶性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随后调动人体天然防御,攻击和杀死被标记的B细胞。根据FDA今天的决定,Rituxan现在已被批准治疗4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肉芽肿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PV。 PV是一种罕见、严重、潜在危及生命
2018年6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制药巨头辉瑞(Pfizer)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靶向抗癌药talazoparib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资格,其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为2018年12月。此次NDA寻求批准该药用于种系(遗传获得)BRCA突变(gBRCAm)、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治疗。欧盟方面,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也受理了
根据最新的统计,癌症已经显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20岁至39岁群体患癌的人数有所上升。 提到癌症,我们最先联想到的是老年病,的确,大多数癌症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至,例如皮肤癌、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老年人的许多癌症除了与生活方式有关,例如吸烟、超重、缺乏身体活动等,也与其他环境因素有关,还有一小部分人受到遗传的影响。
2018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令人振奋的全球肿瘤前沿消息频出,MED24特派记者于望在现场专访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
由于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黑色素瘤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维莫非尼是我国批准的唯一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靶向药。而该特效药物尚未纳入医保目录,高昂的费用让很多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