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其能帮助识别更有可能患上肝细胞癌(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人群,肝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肝癌类型,这种新方法能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来检查患者此前是否暴露于特定的病毒感染中。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一类很有前途的药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类药物并不像大多数传统药物那样通过抑制分子靶标的作用来发挥作用,而是利用细胞回收系统来破坏靶标。然而,人们很难找到和设计这类不寻常的称为分子胶水降解剂(molecular glue degrader)的化合物药物。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可为人体提供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然而,这道防线有时候也不那么“牢固”,因为中性粒细胞也具有促进癌细胞转移的能力,有时候可能会向癌细胞“倒戈”。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在欧洲血液学协会(EHA)第25届年会上公布了靶向抗癌药Calquence(acalabrutinib)一线单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II期单臂ACE-CL-001试验的详细结果,以及Calquence治疗复发或难治性CLL患者III期ASCEND试验的长期疗效和耐受性数据。结果显示,Calquence单药一线治疗初治CLL患者4年总缓解率(ORR)高达97%、治疗复发/难治CLL患者18个月生存率高达88%,并显示出长期的良好安全性。
罗氏(Roche)近日在欧洲血液学协会(EHA)第25届年会上公布了CD20xCD3 T细胞结合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前称CD20-TC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R/R)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最新数据。
缓解率60%!Blueprint精准激酶抑制剂最新结果发布 Blueprint Medicines在2020年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会议上,公布了该公司精准蛋白激酶抑制剂Ayvakit(avapritinib),在治疗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患者时的最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avapritinib能够显著改善SM患者的皮肤症状。
最近是肺癌指南发布的高峰期,NCCN指南、CSCO指南,接踵而至。找药宝典既往为大家解读过各大指南,今天为患者朋友们普及的一个点是在两大指南中同时看到的,关于病理类型转化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免疫靶向药物的获批,为大家带来了更多的希望。诸多药物和方案如何选择,给很多患者和家属带来了难题,这么多同一类型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哪款疗效更好?选哪个才能最大可能地受益?别担心,药物疗效评价都有专门的评价指标,如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等!这些医学专有名词虽然看着很高深,但理解起来也是很简单的!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抗癌药物常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药物的疗效!
基于ATTRACTION-3研究结果,近日FDA批准Opdivo(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既往氟尿嘧啶和铂类药物化疗后不可切除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无需考虑肿瘤PD-L1表达水平。Opdivo作为首个获批的治疗食管鳞癌的PD-1单抗,此前已经被CSCO写入食管癌的二线治疗方案中(II级推荐),与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I级推荐)组成食管鳞癌治疗领域的铁三角。但在NCCN指南中,目前晚期食管癌二、三线免疫治疗仍然是帕博利珠单抗一家独大。在本次ASCO中,国产药物信迪利单抗也对晚期食管鳞癌二线治疗发起了冲击,并取得了阳性结果,到底它是否有望冲破铁三角,跻身食管癌免疫第四大药物呢?一起看下去吧。
就肿瘤患者来说,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除外少数肿瘤(例如肝癌是可以临床诊断的),病理诊断是所有治疗的基石,即所有的确诊都是需要病理结果的。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靶向药耐药和化疗效果不理想后,依然给肺癌患者带来一道曙光。在获知这类药物标记着肺癌治疗又一里程碑的同时,我们更加关注是否药物的禁忌症和用药注意事项。
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已占据首位,随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增高,预防与控制肺癌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茶作为一种保健饮品,喝茶与防癌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了,但是觅友们可能不知道茶叶中的何种成分对预防肺癌有作用,以及该如何正确的饮茶,下面我们就来揭晓答案!
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公布III期KEYNOTE-361研究(NCT02853305)的结果。该研究正在评估抗PD-1疗法Keytruda(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护理化疗(顺铂或卡铂,联合吉西他滨)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膀胱癌)患者。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Keytruda+化疗没有达到预先指定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两个主要终点。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爱尔兰NUI染色体生物学中心与苏黎世大学合作发现了DNA复制发生的新机制,并且可以用于帮助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法。 当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时,需要首先复制其DNA。染色体上有特定的点称为复制起点,而蛋白质CDC7通过激活染色体起点处的蛋白质来触发DNA复制的启动而动作。靶向CDC7的药物会通过阻止DNA复制的启动,因此会阻止其生长。
我们的肺部、骨骼、血管和其它主要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机体维持健康的一种方式就是利用一种称之为配体的蛋白信使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来调节机体的生物学过程,当这些信息被篡改时,机体就会患上多种疾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以一种轻微的方式通过对配体进行修饰竟然能够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中一种改变会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而对相同蛋白进行不同的操控则会抑制肿瘤的生长。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Autopha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描述了一种抵御癌症的新策略,即诱导对肿瘤的强大压力来通过自噬促进癌细胞破坏;如今研究者已经能在临床试验中利用抗肿瘤药物ABTL0812来揭示这一作用机制,同时他们利用来自癌症患者的样本也进行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