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不该疼死,要避免误区(专家呼声)
李女士的妈妈两年前查出晚期乳腺癌,日渐加剧的癌痛令其痛苦不堪,常常整宿都在呻吟。李女士通过咨询得知,癌症患者可以用止痛药控制疼痛,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当地县医院给患者开出了吗啡,但药拿回家后,又受到了家里人的阻挠,有的人说用了会成瘾,有的说疼痛得扛,最终患者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上述患者的遭遇在我国绝非个例。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的癌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癌痛发生率为61.6%,能够接受规范化镇痛治疗的仅三成左右。世卫组织指出,针对80%以上终末期癌症患者遭遇的中度至重度癌症疼痛,放宽口服吗啡治疗的控制至关重要,但最新发布的《全国百家医院癌痛合理用药情况调研》报告结果让人忧心。这项针对全国17个省(市)的175家医院开展的调查,历时3个月,覆盖了一至四线城市的多级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杰军教授说,这一调研的结果显示,无论医患都存在癌痛用药的认识误区,亟需改变。
误区一:癌痛不是病。无论患者或家属,不少人都认为癌症伴随疼痛是种正常现象。调研发现,在第一次疼痛发生后,仅有28%的患者在1~10天内就诊,1/3以上的患者在疼痛发生一个月后乃至半年以上才会就诊。同时,第一次因疼痛就诊后,仅有35%的患者会在10天内得到治疗,大部分患者接受疼痛治疗的时间在一个月之后。
误区二:治癌比止痛重要。在中国,由于患者极少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疼痛,所以癌痛筛查评估对及时发现癌痛、治疗癌痛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报告所覆盖的175家医院中,仅15.4%的医院设有专职护士,针对门诊癌痛病人进行专项筛查评估。
误区三:止痛药会上瘾。阿片类药物是国际公认的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金标准。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来看,给癌痛患者提供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医院比例从之前的60.6%上升至现在的76%,实施规范诊疗的医院比例也从28.6%上升至47.4%,两项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中重度患者的用药情况仍不理想:近50%中度癌痛患者仍在服用非强阿片类药物,近25%重度癌痛患者没有得到强阿片类药物,还有部分中重度癌痛患者没有使用药物镇痛。究其原因,担心药物上瘾是重要障碍之一。
提到吗啡,大多数国人想到的就是鸦片和上瘾。王杰军说,这不仅是患者及家属存在的错误认识,调查发现,少部分医务人员也有类似误区。事实上,吗啡给癌痛病人带来的获益大于副作用,癌症患者因长期使用吗啡成瘾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所以,这不该成为接受癌痛治疗的障碍。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