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三氧化二砷)是中药砒霜有效成分,可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之后大量研究反省亚砷酸对多种实体肿瘤也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而且其对肝癌的作用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甚至在2019CSCO肝癌指南上,亚砷酸被列入Ⅱ级专家推荐。
2013年8月,外院行右乳癌保乳术,病理诊断:右乳导管内癌伴非特殊性浸润癌,肿块约2cm,激素受体阳性,HER2(-),腋窝淋巴结0/3。术后行蒽环类为主的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胸壁局部放疗25次,口服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4年9个月。
EGFR突变型肺癌人群是晚期肺癌中最幸运的一类患者,目前研发的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靶向药的口服治疗可让患者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生存,是目前肿瘤精准治疗的典范。特别是伴随2017年奥希替尼的国内上市,更让国内患者的生存优势提升到新高度。
肿瘤治疗逐步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卵巢癌不同亚型对化疗的疗效不同,对不同用药方案的疗效也不同。下文的研究详细分析不同亚群卵巢癌患者对紫杉醇-卡铂化疗的疗效差异。
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发展中国家肝癌5年存活率仅有5%,系统化疗对肝癌疗效非常有限,单药化疗有效率低,联合化疗副作用大,且未见生存期提高。虽然靶向治疗将肝癌一线OS延长至13个月左右,二线OS延长至10个月左右,虽有显著提升,但仍不够理想。FDA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肝癌也有2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很多研究集中在晚期肝癌的治疗,而且单药治疗有效率也是有限,那么肝癌患者是否可以提早使用免疫药物?免疫联合策略治疗肝癌患者是否可以延长患者生存?
免疫治疗除了PD1/PDL1单抗,还有另一类研发起始时间更长久的CTLA4单抗。这种似乎被人们忽视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数据跨越各癌种,并且在与PD1配合使用中取得了增效的成绩,成为肿瘤治疗不可缺少的一大块。其中,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研发的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伊匹单抗,Yervoy),近年来在各癌种中开花结果,为各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伊匹单抗目前也获得多项FDA批准适应症,以下小编给大家全面展现该药亮点。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用来形容PD-1抑制剂,也是恰当的。
西达本胺+依西美坦,新组合带来新希望 Lancet Oncol 于 4 月 26 日公布中国学者江泽飞教授领衔的 ACE 研究,明确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今日,拜耳(Bayer)公司和Orion公司宣布,美国FDA接受了该公司为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darolutamide递交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同时,FDA授予该申请优先审评资格。
要说起肿瘤标志物,可能是各位咚友在抗癌战役中接触到最多的辅助诊断指标了。不同于血常规、血生化等反映身体状态的血液指标,肿瘤标志物往往带给大家一种“直接反应病情变化”的错觉。
TMB,全称是tumormutationalburden,简称TMB,翻译成中文就是:肿瘤突变负荷。TMB是最近三四年来,伴随着肿瘤免疫治疗兴起而火起来的一项重要的分子标志物。前期研究显示,该指标可以预测PD-1疗效,而且是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单个指标里,属于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功能最强大的第一梯队。
自2017年奥希替尼在中国上市以来,成为了许多肺癌晚期EGFR阳性患者的“救命稻草”,因为它成功解决了第一代靶向耐药的难题,作为EGFR阳性患者的二线治疗,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奥希替尼当然不会止步于此,伴随FLAURA临床研究的报道,奥希替尼的国际使用已进阶到一线临床。
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三位,且有增加的趋势。目前人群发病率已达40/10万,每1万人就有4人发生结直肠癌,所以说大肠癌是离我们距离最近的恶性肿瘤之一。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安徽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美国成年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多摄入全谷类食物或能有效降低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4月28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博鳌银丰康养国际医院涉嫌非法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的调查结果,明确该院存在违法进行九价宫颈癌疫苗接种行为。
近期的2019AACR大会更新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乐伐替尼治疗肝癌的研究结果,这是继2018ASCO大会后,再次报道该研究的更新结果,证实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安全性良好,独立评估委员会评估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达到了50%和93.3%,疗效颇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