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双高-γ-亚麻酸(DGLA,dihomo-gamma-linolenic acid)的脂肪酸或能帮助杀灭人类癌细胞;研究者表示,DGLA能在动物模型和现实的癌细胞中诱导铁死亡过程(ferroptosis),而铁死亡是近些年来研究人
赛诺菲(Sanofi)公司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近日宣布,双方开展一项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加速开发针对癌症患者的研究性治疗方法,包括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该联盟将结合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临床试验基础设施和赛诺菲的试验性治疗管线,领导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临床研究,以更好地理解新型癌症药物如何发挥作用。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儿童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改进型的方法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今天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精准医学所谓雨伞试验的文章。这是National Lung Matrix Trial试验的一部分,作者筛选5467位肺癌患者、入选了302位符合基因变异与试验疗法配对的患者,分在22个不同治疗组使用特异阻断该基因或通路上其它重要蛋白的药物。结果除了EGFR、PD-L1、ALK、RET在这个试验公布前已有药物上市,MET抑制剂产
Novocure公司今天宣布,已与默沙东(MSD)达成一项临床试验合作协议,将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与默沙东的重磅抗PD-1疗法Keytruda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ovocure公司的肿瘤治疗电场使用调整到特定频率的电场来破坏细胞分裂,抑制肿瘤生长并导致癌细胞死亡。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儿童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改进型的方法来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葛兰素史克(GSK)公司今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肿瘤学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以12-0的投票结果支持该公司开发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belantamab mafo
罗氏(Roche)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mosunetuzumab突破性药物资格(BTD),该药是一种T细胞结合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占所有乳腺癌的12%-20%,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表达得名;死亡率高、容易复发和转移;对激素疗法和靶向治疗(如赫赛汀)都不敏感,能用的治疗方法几乎只有化疗,但大多数患者很快会产生耐药性,且预后不佳;如果扩散到机体的其它部位,生存期通常只有12-15个月。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飞速发展,引领了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其中, 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释放抗肿瘤免疫反应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但目前只有一部分肿瘤类型受益于免疫检查点疗法(ICT),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对ICT没有反应或产生了耐药性。通常,科学家们将对免疫疗法无反应的肿瘤称为“冷”肿瘤(cold tumor)。如果能够了解肿瘤内在反应或逃避机制,或许就可以让肿瘤变“热”(hot tumor)。
近日,信达生物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挂网价格曝光,作为第二款国产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报价均低于原研和国产产品。价格战背后是百亿市场争夺的缩影,并且国内巨头等也即将“参战”,随着欧美市场的专利到期,安进、辉瑞纷纷入局,罗氏这款王牌药恐难掩业绩隐忧...
近日,2020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2020全国乳腺癌大会线上线下联袂召开,会议围绕乳腺癌各方位诊疗热点领域进行交流探讨,堪称乳癌的学术大宴。其中,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廖宁教授携DS-8201真实临床使用案例,带来“HER2+乳腺癌ADC单抗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精彩讲座。再次展示了ADC型药物在HER2靶点的绝对地位。
PD-1/PD-L1免疫药是这几年抗癌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这类药受益人群广,且可能带来临床治愈的超级幸存者,备受肿瘤患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上市了8款免疫治疗药物,包括进口的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英飞凡(德瓦鲁单抗)、泰圣奇(阿替利珠单抗)和国产的拓益(特瑞普利单抗)、达伯舒(信迪利单抗)、艾瑞卡(卡瑞利珠单抗)、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而在肝癌领域,国内获批上市用于肝癌治疗的仅有卡瑞利珠单抗。那么对于肝癌患者来说,除了这款药物,其他免疫药物还能使用吗?相比较而言,这些药物的疗效又如何?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近几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纵横驰骋,地位确立。临床也越来越正视那些在临床研究中不被纳入的患者群体,比如乙肝感染、自免疾病或活动性脑转移的患者等。比如近期在AACR上陆舜教授探究乙肝患者和EGFR/ALK患者能否使用免疫治疗的checkmate870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结论(870研究)。同步,近日,Thoracic Canc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免疫治疗用于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活动性脑转相比稳定性脑转,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加亟需,碰触了既往临床研究中不被纳入的患者类型。结果如何,细读一下!
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5-90%,其中ALK+NSCLC患者约占5%。据统计,2015年中国约有73万人患上肺癌,其中就有将近58.4万人为非小细胞肺癌,这当中又有3.27万属于ALK基因突变肺癌。相较无ALK基因突变的患者,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曾非常有限,出现脑转移的几率更高,直至ALK靶向药物出现,情况才得以改观。
葛兰素史克(GSK)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原计划于今年Q3完成审批,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然而近日,美国FDA工作人员对该实验性药物造成与眼睛有关的副作用提出了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