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还有病灶完全消除的可能吗?是很多确诊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常关心的事。下面这个案例是比较经典的放化免联合治疗下的成功治疗案例。为我们展示了虽然小细胞治疗方案有限,但巧妙搭配,依然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希望能为大家带来生存启示
最近几年,抗癌新药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以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而靶向药包括了小分子抑制剂、大分子单抗以及由单抗联合化疗药组成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小细胞肺癌(SCLC),虽然只占所有类型肺癌患者的15%左右,但因为手术仅适用于少数幸运的I期患者(2%-5%)。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限期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仍然是标准治疗。尽管SCLC对初始治疗非常有效,但绝大多数患者很快耐药复发,这些患者再次接受治疗,很快进展至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5%。在过去的近20年里,复发性SCLC几乎看不到希望。
就在今天,民族创新药企再次发力,百济神州的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第二个适应症获批,用于治疗接受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L1高表达的尿路上皮癌(UC)患者。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阿斯利康(AstraZeneca)靶向抗癌药Koselugo(selumetinib),用于年龄≥2岁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儿科患者,该药具体适应症为:用于治疗NF1相关的症状性、不能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值得一提的是,Koselugo是FDA批准的第一种治疗NF1的药物。在美国和欧盟,Koselugo被授予了治疗NF1的孤儿药资格。在美国,Koselugo还被授予了治疗NF1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FDA肿瘤卓越中心主任、FDA药物评估和研究中心肿瘤疾病办公室代理主任、Richard Pazdur医学博士表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干扰,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希望患者知道,FDA仍然致力于将患有罕见肿瘤和危及生
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10款PD-(L)1疗法获得批准,其中已有8款在中国获批。这10款疗法中,已有6款获批尿路上皮癌(UC)适应症。值得一提的是,百泽安?是国内首个被批准治疗UC的抗PD-(L)1疗法。
如今,乳腺癌已逐渐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三阴性乳腺癌5年内复发转移风险却依旧居高不下,被称为“最毒乳腺癌” 。 记者11日获悉,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领衔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在传统化疗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的辅助化疗方案,可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86.3%,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1%。
由谷歌健康牵头的一项英美合作研究显示,人工智能系统在预测乳腺癌方面比放射科医生做得更好。研发该技术的团队希望它能广泛应用于改善癌症护理。
根据4月份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项由西奈山研究人员领导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化疗后立即使用免疫疗法可显著减缓癌症的进展。
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转移过程仍然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过程使癌细胞离开原发肿瘤,迁移并在其他器官内生长肿瘤。一般认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上皮向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失去了附着于其他细胞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细胞并获得迁移的能力,从而从上皮状态转换到所谓的间质状态。
4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更新了百济神州PD-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百泽安)的办理状态(受理号:CXSS1900025),变为“审批完毕-待制证”。标志着替雷利珠单抗继2019年12月获批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后,成功斩获在国内的第2个适应症。
日前,致力于免疫肿瘤学药物研发的生物医药公司Agenus宣布,FDA授予其PD-1抑制剂balstilimab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晚期宫颈癌患者。
4月11日,阿斯利康宣布,泰瑞沙(奥希替尼Osimertinib,商品名:泰瑞沙Tagrisso)针对IB,II和IIIA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EGFR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经完整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的ADAURA III期临床研究,接受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基于奥希替尼的压倒性疗效的建议,将提前揭盲。
4月9日,根据CDE药品审批中心消息,正大天晴「氟维司群注射液」被纳入优先审批通道。目前国内该药物仅有阿斯利康原研药在售,这意味着被誉为「首仿之王」的正大天晴药品版图中有望再度收获一款首仿药物。 对于正大天晴来说,近日氟维司群注射液的审批利好消息频频传来。 2月11日,
尽管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稳步上升。在工业化国家,每两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一生中患上一种癌症,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长期以来,某些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和细菌,被认为是癌症的潜在病因。三种病毒和一种细菌被认
au蛋白通常存在于我们的脑细胞中,它可以维持神经元的结构及其稳定性,并且有助于营养物质在细胞中的转移。然而,tau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