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女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垂体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使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从而作用于卵巢并释放雌激素。雌激素能促进乳腺肿瘤的生长。
乳腺癌可以根据肿瘤细胞的镜下特点分为不同类型。乳腺癌通常是「腺癌」,即癌细胞来源于腺体组织。此外,还有其他的类型,例如来源于肌肉、脂肪或结缔组织的肉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不同类型或原位癌与浸润性癌的组合。
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指抗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巨核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不足和过度破坏,致使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
近日,罗氏制药宣布,旗下乳腺癌创新靶向药帕捷特?(英文商品名:Perjeta?,通用名:帕妥珠单抗)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用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炎性或早期乳腺癌患者(直径>2cm或淋巴结阳性)的新辅助治疗,作为早期乳腺癌整体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帕捷特?与赫赛汀?双靶治疗方案,能让40%-60%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1],即癌细胞在乳腺组织和腋窝淋巴结中消失。目前,在新辅助治疗中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系统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已被中国及国际多个乳腺癌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所推荐。 01、双靶新辅助治疗助力乳腺癌患者pCR翻倍 本次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帕捷特?的新辅助适应症主要基于PEONY临床试
肺癌又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实际上是起源于呼吸系统上皮细胞的一个恶性肿瘤。所谓的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包括支气管上皮细胞、细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早期肺癌,肿瘤局限于肺脏内部,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原发灶。随着疾病的进展,肿瘤细胞可以沿着淋巴管或血液,播散到其他的部位,包括在肺内的其他部位,或者局部和远处的淋巴结,以及远处脏器等部位。
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可能两种看起来没有什么关系的药,它们之间的组合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这种意外让人兴奋。
帕捷特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疗法有望治疗恶性黏膜黑色素瘤;FDA批准创新抗生素Xenleta上市 治疗细菌性肺炎;东阳光药提交磷酸依米他韦上市申请……
众所周知,遗传性肿瘤基因突变情况存在着明显的人种差异和地区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需要基于本地人群数据,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和肿瘤防治规范措施,所以建立人群数据就显得尤为关键。近日,迄今为止中国卵巢癌BRCA基因突变的首个来源于单一省份的大样本研究数据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 Obstet. Gynaecol. Res.上,这标志着我国在遗传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
众所周知,奥希替尼(中文商品名泰瑞沙)是第三代口服、不可逆EGFR靶向药物,作为阿斯利康公司的明星药物,早在2017年3月就在国内获批成为二线治疗药物,创造了进口药上市速度的记录,也是目前唯一纳入中国医保的三代EGFR-TKI药物。
ALK基因融合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钻石突变”,一代靶向药耐药后,还有新一代ALK抑制剂不断出现。药物众多也为如何制定合理的序贯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理想的生存获益提出了挑战。Lungcancer杂志发表一项法国的BRIGALK研究最新结果,看看国外临床中ALK+肺癌患者如何序贯治疗,尤其还有布加替尼如何后劲十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和范德比尔特大学林格拉姆癌症中心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针对黑色素瘤患者的潜在二线治疗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8月14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DM2 antagonists overcome intrinsic resistance to CDK4/6 inhibition by inducing p21”。论文通讯作者为Anna Vilgelm博士。
晚期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在白人中只有15%左右,而在亚洲人高达50%以上;
日前,专注于精准医学的Syapse公司与FDA下属的肿瘤学卓越中心(OCE)签署了一项多年研究协作协议,重点关注使用真实世界证据(RWE)来支持监管决策的制定。Syapse和OCE将与FDA的各个有关部门合作,以解决关于测试和治疗模式、剂量、安全性,以及肿瘤学疗效的关键监管问题,其重点将是精准医学。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一纸癌症确诊通知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更像是一张“死亡通知书”。你知道吗,其实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存在“男女有别”。一般来说,男性的癌症发病率比女性高出约20%,死亡率也高出40%。研究还发现,女性化疗会产生更多的副作用,而且女性患甲状腺癌的几率更高。追本溯源,遗传和分子因素被认为是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但是其中具体的机制,我们知之甚少。 近日,一项由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 Barcelona)进行的研究发现了导致了两性之间肿瘤差异的“幕后玩家”
乳腺癌,女性第一高发肿瘤类型;随着老龄化、优渥生活后的大腹便便、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发病率逐年递升。全球近两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与肺癌并列最富钱景的疾病领域,成为了各制药企业、研究机构的热点。故而,乳腺癌的发病情况、临床治疗、药物靶点、市场竞争、临床在研药物信息,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探讨。
T细胞免疫调控作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抗体越来越多的被市场给接受。 本文通过Clinical Trials上登记的研究情况,分析近几年6种PD-(L)1单抗在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情况,为相关研究及国内Pharams在临床开发上的选择提供依据。 一、PD-(L)1靶向药概况 目前,国际上主流的PD-(L)1单抗有六种,包括BMS的O药Nivolumab,MSD的K药Pembrolizumab,Roche的T药Atezolizumab,AZ的I药Durvalumab,Merck/Pfizer的B药Avelumab和Sanofi/Regeneron的L药Cemiplim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