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题为“Role of RNA modifications in cancer”的综述文章中,来自英国剑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The genomic landscape of advanced cancer”的综述文章中,来自麻省
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在线发布《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0》(下称《指南》)。免疫治疗是本次《指南》更新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海和生物联合研发的磷脂肌醇3-激酶(PI3K)α抑制剂CYH33已于近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默示许可(IND),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肿瘤。
23日,FDA网站信息显示,武田(Takeda)公司开发的ALK抑制剂Alunbrig(brigatinib)获得批准扩展适应症,作为单药疗法,一线治疗携带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接受FDA批准的检测手段确认为ALK阳性。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中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不过,甲状腺癌的死亡率仍然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发病率的增加反映了超声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进步,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过度诊断的担忧。
近日,评估Nektar Therapeutics先导免疫肿瘤学候选药物bempegaldesleukin(bempeg,NKTR-214)与百时美施贵宝PD-1疗法Opdivo(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治疗实体瘤的I期临床(PIVOT-02;NCT02983045)数据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期刊Cancer Discovery。 该剂量递增研究在38例先前没有接受过免疫疗法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开展,包括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此次发表的是安全性、免疫激活和疗效结果。
MorphoSys和Incyte近日联合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受理tafasitamab(MOR208)的营销授权申请(MAA),该MAA寻求批准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用于治疗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成人患者,包括源于低级别淋巴瘤的DLBCL。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与专注于精准肿瘤学的基因组分析公司ArcherDX达成合作,利用个性化癌症监测来检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
5月26日,国家药监局网站更新了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zanubrutinib)的办理状态(受理号:CXHS1800024、CXHS1800030),变为“在审批”。据悉,这两个受理号相应的适应症分别为: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R/R MCL)、复发性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5月22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西达本胺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DEB研究)于2020年5月21日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分别在北京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各完成1例受试者随机入组。
武田制药(Takeda)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靶向抗癌药Alunbrig(brigatinib),作为一种单药疗法,一线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此次批准扩大了Alunbrig的当前适应症,纳入了一线治疗。在欧盟,Alunbrig于今年4月初获批,一线治疗先前没有接受过ALK抑制剂的ALK+NSCLC成人患者。 ALK+NSCLC患者,特别是那些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患者,迫切需要在一线治疗环境中被证明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都在持续上升,据中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中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不过,甲状腺癌的死亡率仍然相对稳定,甚至有所下降。发病率的增加反映了超声检查等诊断技术的进步,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过度诊断的担忧。
近期,由病毒SARS-CoV-2(又称为2019-nCoV,或HCoV-19)导致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标志着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近20年来第三次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重大疫情。此外,SARS-CoV-2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性最强的冠
外泌体直径在30~120 nm,具有双层膜结构,以细胞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肝癌(HCC)源性外泌体中蛋白质、RNA等物质可被其他细胞内吞,影响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外泌体源性非编码RNA在HCC复发转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环状RNA(circRNA)区别于线性RNA,很多circRNA由编码蛋白的基因产生,是一类新型非编码RNA,通常不编码蛋白。研究表明circRNA-100338(hsa_circ_0000130)与HCC肺转移相关,高转移潜能MHCC97H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促进低转移潜能Hep3B细胞的侵袭能力与circRNA-100338高水平相关,但circRNA-100338过表达或表达抑制后的细胞外泌体对HCC的作用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胰腺导管腺癌(PDA)是一种致命的癌症,一年内可导致患者死亡。最近, CSHL教授Christopher Vakoc和他的前博士后Timothy Somerville发现了胰腺细胞如何失去其原有身份,并转化成为致命的癌细胞,进一步募集附近的细胞来帮助它们生长,促进炎症并侵袭附近的组织。这种理解可能会导致类似于针对其他癌症的新疗法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