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这天,网上突然传来一个让人心碎的消息——抗癌博主“亮晶晶的雯仔”走了,年仅20岁。这条动态不是她本人发的,而是她的家人含着眼泪敲下的最后告别。
专家介绍,口腔癌多由不良习惯、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所致。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咀嚼槟榔、口腔内异常刺激包括坏牙、残根和不符合规范、不合适或不完整的修复体、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等都是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实验结果显示,人工合成菌群能有效缓解具核梭杆菌诱导的结直肠癌癌细胞增殖、肠黏膜破坏、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以及微生物组和脂质代谢异常等情况,进一步缓解具核梭杆菌感染的结直肠癌。
手术治疗肠癌,尽量做到早诊早治。但遗憾的是,我国百分之六七十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临床上肿瘤多采用综合治疗,王振国教授提醒除手术外,放化疗以及中医治疗也非常重要。
24岁,胃癌晚期!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近日,河南郑州一位刚毕业的24岁女大学生被确诊胃癌晚期。医生追查原因,指向了她持续两年的一个饮食习惯——几乎每天都去吃校门口的串串香!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年轻胃癌患者,并非个例。 7月20日,据大参考报道,河南郑州一名24岁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竟被查出胃癌晚期。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郭军辉介绍,这名女生在校期间,几乎每天都会去吃校门口推车上的串串香,持续了至少两年时间。另外,她还经常不吃晚饭,胃黏膜长期受损。 2024年12月,据央视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诊了一位18岁胃癌患者。医生介绍,这位患者通常每周吃三顿烧烤,还长期吃腌制食品和熏烤食品,导致胃癌发病率增加。后来,这名患者在手术中切除了三分之二的胃
据计算,在通风不畅的室内场所,不吸烟者1小时内吸入的烟量,平均相当于吸入一支卷烟的剂量。长期遭受二手烟暴露,相当于轻度的主动吸烟。长期遭受二手烟暴露的被动吸烟同样增加了肺癌的发病风险。
同甘苦,共患难,是夫妻间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相濡以沫近40年的老张和王阿姨老两口,却没料到这种“共苦”会以特殊方式降临——两人竟同时查出了肺癌。而这样的“夫妻癌”并非个案,在医院里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面对癌症诊断,患者往往会问:我能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战胜病魔的几率?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答案就是回归运动和健康饮食。
胃溃疡患者通常会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内感到疼痛,而且通常在下一次进食之前疼痛会有所减轻或消失。如果这种疼痛的模式发生改变,比如疼痛变得持续不断,或疼痛性质有所改变,可能表明胃健康状况有了新的、可能更严重的问题。
肝脏没有痛感神经,此外它是人体再生与代偿能力最强的器官,即使肿瘤长得很大,部分患者的肝功能还是正常的。肝脏位于腹腔深处,无法自检,等到患者肝区疼痛、乏力、消瘦时,病程往往已到中晚期。”金望迅说,肝癌的疼痛有两个特点:一是小肝癌不痛,大肝癌才会痛;二是不痛时容易被根治,痛起来可能就难治了。
专家介绍,我国是慢性乙肝大国,每年新发肝癌的数量接近全球的一半。“肝癌病人大部分在慢性乙肝基础上发展而来,且晚期肝癌患者中慢性乙肝更为多见。”对此侯辉建议,有肝癌家族史、乙肝携带者,应定期做好体检,积极到医院定期随访和治疗,早诊早治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肝癌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从而耽误病情。除了常见的肝区痛、黄疸、消瘦、腹胀等症状外,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的人,如果出现腰背痛、肩膀疼痛、慢性咳嗽、消化不良久治不愈等情况,也需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肝脏肿瘤的可能。
数百名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和不清扫组。随访数据显示,清不清扫淋巴结,两组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没有差异。但相比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患者,不清扫组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缩短32%、平均出血量减少46%,平均住院时间减少13%;且不清扫组出现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2级及以上并发症的频率显著低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3.3%对比9.3%),降低64.5%。
湖南日报7月22日讯(通讯员雷敏陈亚男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新)20岁的小张去年因肛周脓肿接受手术治疗,但术后创口迟迟未愈合。今年年初复查时,他被确诊为克罗恩病。今年5月,小张出现持续发热,于是前往医院就诊,完善胸部CT检查,医生高度怀疑肺结核。为明确病情及系统诊疗,小张随后转入湖南省胸科医院内三科。小张在该院系统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近日已出院,回家服药治疗。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乐乐被确诊为凶险的神经母细胞瘤(晚期),癌细胞已悄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疙瘩”,背后却藏着如此凶险的疾病,让乐乐的家人几近崩溃。
7月18日,网红“呆呆羊”抗癌1610天后不幸离世,年仅22岁。据悉,“呆呆羊”17岁时确诊骨癌晚期,曾称“想赶快好起来想上学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