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
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尤其是高脂、高糖和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很可能在无形中加重了胰腺的负担,加速了病变的进程。
肝癌,曾被称为“隐形杀手”“癌症之王”的肝脏疾病,经常悄无声息地严重损害人体健康,进展快、死亡率高,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
近日,9岁的小童(化名)第三次来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做肝癌钇90微球介入治疗3个月后的复查,终于得到了一个欣慰的消息--肝内病灶得到显著控制,原肝内多发病灶多数已消失不见,剩余病灶影像学表现也基本没有活性,肿瘤标志物之一甲胎蛋白明显下降,AFP由术前27540下降至2880ng/mL。
一项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细胞》的研究显示,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改造病毒,成功诱导人体免疫系统将肿瘤识别为“异己”,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对多种晚期癌症的显著控制效果。这一创新疗法不仅突破了传统癌症治疗思路,更为难治性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喝茶一直被视为一种养生方式。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2019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研人员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数据库中的50多万名中国人的数据进行了为期10.1年的随访。
2025年第19届圣加伦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5)于2025年3月12日至1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有关早期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国际性会议,有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3000余名代表出席,共同推进乳腺癌领域的发展。
近日,浙江省温州市,林阿婆因为声音变哑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陪同治疗的老伴罗大爷告诉医生,自己最近吃东西时有梗噎感。经过胃镜检查和活检,罗大爷也患上了食管癌。经过了解,医生发现这对老夫妻有一个共同的生活习惯:因为两夫妻居住的海岛地区天气湿冷,他们几乎每顿饭都吃得滚烫,林阿婆还喜欢喝冒着热气的茶,罗大爷吃饭时喜欢喝点小酒。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涉及超960万人的22项研究荟萃分析发现,癌症的诊断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下降11%有关。
很多人总觉得癌症是“老年病”,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癌症的发病趋势正逐渐向年轻人蔓延,越来越“年轻化”。不管是新闻里,还是大家身边,都有很多20岁、30岁就患上癌症的人。日前有研究指出,1990年至2019年的30年间,50岁以下患癌人数激增。熬夜、久坐、不健康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是很多年轻人普遍的生活习惯,或正是导致癌症年轻化趋势的关键因素。
打电话时,人们习惯将手机贴近头部。然而,手机会释放出无线电波,这是一种非电离辐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手机可能诱发脑癌”的观念,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TIL疗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早期的概念验证阶段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尤其是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展示出显著的潜力。相信在科学家的不断探索钻研下,TIL疗法有望在未来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将会迎来新的治疗希望!
胰腺癌是一组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胰腺癌主要分为胰头癌和胰体尾部癌。
2025年3月1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与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GACT/CTONG)主办的“第22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广东广州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肺癌新型治疗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一主题,数十位专家一同深入探讨了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创新性疗法在肺癌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5年3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术后继续以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单药辅助治疗,用于治疗可手术切除的Ⅱ、ⅢA 和ⅢB 期且无已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成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该批准主要基于AEGEAN研究。
现代家禽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正成为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为加速鸡只生长,预防疾病传播,常规添加抗生素。这些药物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长期累积或将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系统受损,甚至潜在癌变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