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对于小石头这家人来说,曾经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小石头是一个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确诊时被医生告知有可能活不到两岁,并且当时国内无药可治。不幸中的万幸是,在小石头寻医问药的这五年间,两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让小石头跨过了生死的门槛,也让小石头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每天摄入111.1g酸奶的人,发生肺癌的风险降低19%;如果同时食用酸奶与高纤维食物,降低肺癌风险的效果更好;在所有的受试者中,酸奶和高纤维食物摄入最高的人,与不喝酸奶,也很少吃高纤维食物的人相比,发生肺癌的风险降低了33%。
9月25日77岁的廖胜国(化名)老人,3年前因害怕手术,发展到输尿管肿瘤合并重度贫血,经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二区团队102天全力救治后,今日终于康复出院,老人家属向医护人员送上锦旗和鲜花表达谢意。这场生命博弈不仅展现了精准医疗的突破,更向大家敲响了“早诊早治”的健康警钟。
四年前投入家当,升级设备、扩大厂房,现在林祥(化名)的洗涤厂一天处理二十三四吨布草,成为多家中高端连锁酒店的供应商。58岁的他,站在巨大的现代化洗衣笼前,身形清瘦,眼里却有光。
每次治疗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对于我们肺癌患者和家属来讲,都像是为“抗癌”这条艰难且漫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新灯。近期又有几项重量级研究交出了亮眼答卷,觅健科普君往后会定期更新新的研究进展的合集,持续为觅友们带来前沿最新的信息!
“恶性黑素瘤是最为凶险的皮肤肿瘤之一,如果患者有BRAF基因V600E突变可以使用双靶向药治疗,也就是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如果没有这个对应的基因突变则使用免疫治疗。可一旦免疫治疗药物失败了,则患者的后续治疗就没很好的方案了。今天癌度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措施,一种全新的溶瘤病毒疗法RP1联合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在PD-1治疗无效的黑色素瘤患者中实现了33%的客观缓解率,有些病人则是通过这一疗法获得持久的完全缓解(可评估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癌症中心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93%的确诊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曾在初诊半年内,通过各种不同方式接触过至少一种有关癌症治疗的错误信息或误导。
美通社消息,2025年9月23日,因美纳公司将与多家全球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TruSight?Oncology(TSO)Comprehensive基因组检测的伴随诊断检测。
世界肺癌大会(WCLC)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是肺癌领域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每年,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万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齐聚于此,分享并探讨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前沿研究成果、创新治疗方案与最新临床实践经验。
无论是做了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或者是根治性手术后继续术后辅助治疗的局晚期肺癌患者,“复发、转移”是压在大家心上的同一座大山。
提到癌症,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难治”,而比癌症本身更让人恐惧的,是“癌症转移”。不少患者确诊时明明是早期,可短短几个月后复查,却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也有人看似病情稳定,突然就出现了转移症状。癌症转移到底有多快?身体出现哪些信号,可能是癌细胞在疯狂生长的预警?今天就用通俗的语言,和大家把这件事讲清楚。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能手术」往往意味着「治愈」的希望。的确,尽管肺癌的全身性治疗在近年已取得长足进展,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近几年大热的免疫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但手术的地位和重要性仍然不可撼动
对于正在经历癌症心理打击和身体病痛的患者,生死难关里,经历了难以想象和理解的伤痛。对于患者而言,食补有其必然性,也是家人能够给予的最直接贴心的温暖关怀。
癌症患者在抗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疼痛,所谓的癌痛只是其中一种。 遇到疼痛千万别傻傻地“硬抗”,有的时候找到原因后对症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靶向药的出现,让许多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抓住了「救命稻草」,可「肺控脑不控」这个终极「Boss」仍难以撼动——这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风险极高,不仅确诊时就有25%-40%已出现脑转移,病程中脑转移发生率甚至会攀升至50%。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大打折扣,生存期也会大幅缩短,后续治疗非常棘手。
对癌症患者而言,每一个全新的治疗选择都可能意味着重生的机会。2025年8月7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审批通过3款异体NK细胞注射液,其适应症覆盖肝癌、肺癌、胃癌等多种实体肿瘤。这一审批结果,标志着我国NK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已正式走出实验室,迈入规模化临床应用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