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葆元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简称“葆元医药”),一家专注于服务全球市场肿瘤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安赫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第一三共株式会社 (简称“第一三共”)签订了引进两个临床阶段肿瘤领域候选创新药物的许可协议。这两个创新药物的第一三共代码分别为DS-1001和DS-1205, 葆元医药代码分别为AB-218和AB-329。根据许可协议,第一三共可收到的预付款,开发,注册和商业化的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销售净额的特许权使用费。
今日,总部位于香港的ACT Genomics公司(下称ACTG公司)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股权融资,具体数额没有公布,Aflac Ventures LLC 和 Kyoto University Innovation Capital为本轮领投机构。
今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再鼎医药申报的REGN1979注射液获批5项临床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既往全身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REGN1979是再生元(Regeneron)开发的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今年四月,再鼎医药以1.9亿美元金额获得了该候选药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独家商业化权益。本次是该产品首次在中国获批临床。 REGN1979是再生元通过其独有的Veloci-Bi双特异性抗体平台生成的一款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这一技术平台能够生成与天然抗体类似的全长双特异性抗体,不但可以使用标准抗体生产技术进行制造,而且具有与抗体类似的药代动力学特性。REGN1979旨在通过与B细胞肿瘤蛋白(CD20)和免疫系统T细胞受体(CD3
相比罕见突变或者没有突变的患者,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幸运的,他们有一代、二代、三代,甚至即将出世的四代靶向药可以用。
在胃癌领域,PD1/PDL1免疫治疗目前仅有两种用法尝试成功,一个是免疫单药在胃癌的三线用药,一个是免疫联合化疗在胃癌的一线用药。目前二线仍然缺乏可证实疗效的方案。这让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免疫无“据”可依,这并不是未曾探索过免疫在胃癌的用药疗效,只是单药疗效较为惨淡。而近日,EJC杂志就报道了一项关于胃癌二线的免疫与抗血管联合的无化疗研究,雷莫卢单抗联合“I”药度伐利尤单抗≥2线治疗晚期胃-食管连接腺癌(GEJ),PR率达21%。为二线方案的免疫用药提供了方案借鉴。
肿瘤生长离不开血管系统运输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为了更好地配合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肿瘤细胞会分泌各类因子诱导血管的“杂乱生长”,以配合日益膨胀的肿瘤巢的形成。自上世纪70年代抗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以此激发了抗血管生成方向大批抗体药物和小分子TKI口服药物的研发。而阿帕替尼就是其中极其耀眼的一颗星。
君实生物与捷思英达今日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特瑞普利单抗(抗PD-1单抗,商品名:拓益?)联合JSI-1187(ERK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直结肠癌以及其它经双方同意的适应证的临床试验。
在人类与癌症的斗争中,药物治疗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有效的抗癌药物,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和更长的生存时间。2020年截止到9月份,FDA已经批准了30多款癌症新疗法,让更多幸运的病友等到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然而这些上市的新药都远在美国,并且价格昂贵,对于大部分国内患者来说只能望药兴叹。
胆道癌(BTCs)是一种发生于胆道不同解剖部位的相对罕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肝内胆管癌(iCCA)、肝外胆管癌(eCCA)、胆囊癌(GBC)和壶腹癌(AVC)。近年来,随着FGFR抑制剂Pemigatinib的获批,胆道肿瘤的靶向治疗也成为了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除了大热的FGFR靶点外,还有一些新兴靶点逐渐占领胆道肿瘤!那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PARP抑制剂,看它如何在胆道肿瘤靶向治疗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关联或能揭示癌症躲避宿主机体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如果我们将癌症比喻为一系列拼图的话,本文研究或许就能将这些拼图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图像景观。其中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免疫系统,以及为何特定免疫细胞会停止发挥作用的问题,而另一部分主要涉及免疫细胞中的组蛋白是如何被改变的,而第三部分则是细胞的新陈代谢如何加工处理氨基酸。
约3%-4%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携带有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MET扩增则发生在1%-6%的NSCLC患者中。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MET受体选择性抑制剂的两篇积极临床结果。在两项2期试验中,近半数伴有特定MET通路异常的晚期NSCLC患者通过tepotinib或capmatinib治疗都获得了持久的缓解。
礼来(Eli Lilly)近日宣布,精准肿瘤学药物Retevmo(selpercatinib,40mg和80mg胶囊)注册I/II期临床研究LIBRETTO-001的结果已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结果分为2篇文章发表,重点关注RET基因(转染期间重排基因)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队列和RET基因改变的甲状腺癌患者队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Retevmo治疗在这2个患者群体中产生了持久的客观缓解。(详见:(1)Efficacy of Selpercatinib in RET Fus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2)Efficacy of Selpercatinib in RET-Altered Thyroid Cancers。
2020年9月4日,美国FDA批准BlueprintMedicines的口服RET抑制剂Pralsetinib(BLU-667,普拉替尼,商品名Gavreto)上市,用于治疗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
在基因检测和药物研发双股医药技术力量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靶点”被人类发掘并研发出有效药物应用到临床,造福肿瘤患者。而这其中,以FGFR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就获得了显著成果。2019年尿路上皮癌获批了首款FGFR2/3抑制剂erdafitinib,为UC肿瘤患者带来首款靶向治疗。2020年胆管癌获批了首款FGFR2融合抑制剂pemgatinib,为治疗手法极其有限的胆管癌患者带来首款靶向药和新的治疗模式。也一度引发了全球在FGFR领域的药物研发热潮。国内新药研究也频发兴起。近期,找药宝典帮助两位FGFR基因异常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和胆管癌患者成功入组临床研究,为患者朋友带来靶向治疗希望。一起了解一下FGFR靶点治疗。
9月3日,康宁杰瑞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化PD-L1/CTLA-4 双特异性抗体KN046获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胸腺上皮肿瘤。这是康宁杰瑞继今年年初皮下注射PD-L1单域抗体KN035获美国FDA授予胆道癌孤儿药资格之后获得的第二个孤儿药资格认证。
长期以来,胃癌的靶向治疗药物比较匮乏,目前已经获批的仅有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及抗血管生成类药物阿帕替尼和雷莫芦单抗。但胃癌中HER2阳性突变型仅占10%~20%,阳性率基本不超过25%,有可能受益于此类药物的患者比例并不高。